唐青
“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深刻揭示了实践育人的理论依据和教育价值。
社会实践是当代青年学生认知国情社情民情、强化情感认同、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历史体悟、提升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因此,实践育人作为高校“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在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价值意蕴。
以实践育人凝聚“全员育人”共识。实践育人既是育人导向,也是育人方法,是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必要之举,应以实践育人凝聚“全员育人”共识。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校,积极发挥学科优势、立足专业特色,在推进实践育人中作出了积极探索。一是优化机制。切实构建起实践育人的管理运行机制、内容融通机制、实效落地机制、效果评价机制,保障“全员参与实践育人”的运行实施;二是压实责任。根据“三全育人”的建设标准和实践育人的具体要求,科学分解建设目标中的层级任务和指标,划分责权,压紧压实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思政干部、专业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等不同群体在实践育人中的具体责任,并作为其工作考核考量的首要标准;三是成果激励。坚持实践育人的成果导向,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实践育人项目,建立实践育人师生共同体,将实践育人成果纳入教师晋升职级职称的考核评价体系。
以实践育人拓展“全过程育人”路径。“全过程育人”体现了育人的时段要求,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应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着力将实践教育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时段,确保实践育人不断线。一是要融通实践内容。实践教育形式多样,有探讨辩论、心得交流、实地考察、社会调研、情境模拟,以及实验操作、课程设计、工程实训、毕业设计、技能竞赛等等,应按照课程建设思路,将从属于同一学科下的不同实践教学组合成专门或专题实践教学课程,以强化青年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巩固,达到“知行合一”目的;二是要注重分层分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智结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专业水准的差异,分年级建立实践育人教育活动模式,确定不同年级的实践教育主题,将同一年级相关实践教学统一于主题之下,聚焦学生专业发展、科学设计实践环节,形成不同实践教育活动的同频共振;三是要继承创新。在继续开展和推进常规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学雷锋活动月、西部志愿者、社团协会等实践活动的同时,应大力创新形式和载体、突出时代特色,不断增强实践育人的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
以实践育人联动“全方位育人”资源。“全方位育人”体现了育人的空间要求,是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衔接,需要多方力量参与、利用多种资源。因此,一是要多元联动。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在实践育人中的各种优势和独特作用,厘定其参与实践育人的责任清单,构建起以学校为主导、家庭尽责任、社会广参与、政府有保障的实践育人协调联动机制;二是要建设实践育人基地。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类实践教学平台,广泛整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园区等实践教学基地,有效衔接各类实践教育资源,建立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社区帮扶、技能训练、就业创业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立体、动态、开放的实践育人基地;三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5G技术等,实现线上与线下实践育人的有机融合。整合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资源,建设集价值引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一体的网络互动社区,打造覆盖面宽、影响力大、引领性强的高水平综合性智慧实践教学平台;四是要推进“产教研”校企合作。对接高校学科发展与企业产业技术发展需求,聘请企业领军人才担任高校创新创业等实践教学的导师,将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于高校实践教育教学之中。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