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邮编:410114
电话:0731-85258575
传真:0731-85258375
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培养方案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25日 来源: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秉承“博学、力行、守正、拓新”校训精神,坚持“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突出科教融汇,夯实科学教育根基,彰显工程教育特色,主动适应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坚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沟通与自适应能力,具备复杂工程问题研究分析和设计开发能力,能在公路、铁路、城市道路、机场及相关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检测、造价、咨询、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成为“底色亮、实践强、善创新、敢担当”特质鲜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毕业后经过 5 年左右实践工作的锻炼,具备胜任工程师或者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条件: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积极服务国家和社会; 

2)能从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相关领域项目的技术方案设计与生产、组织实施与质量监督、技术咨询与工程管理;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进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科学问题的研究; 

3)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担任技术及管理骨干的角色,可承担社会经济、科技及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4)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能够参与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项目,并独立完成部分工作,取得创新成果;

5)重视沟通交流,能够融入团队,具有组织、管理和决策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能接受和应对新技术、新事物和新问题带来的挑战,具有引领团队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专业论文写作等知识。

2、专业性知识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艺术、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等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知识;要求学生熟悉专业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包括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工程管理等知识。

4、管理与法律知识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知识,包括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包括与工程建设、管理关系密切的民商法学、经济法、税法等知识。

(二)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地自我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将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利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实践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汉语写作和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与体质。

三、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最早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始于1979年的“公路工程”本科专业,先后定名为“公路工程”、“公路、城市道路与机场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方向)”等,2018年获教育部批准作为独立专业进行招生和培养。

在近四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本专业及方向先后获批“国家特色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教授领军,国家级教学团队为支撑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专业所依托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通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培养了近万名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是我国公路交通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雄厚实力,主动对接新工科建设要求,实施“专业基础+方向模块”的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数理基础,拓展国际视野,努力培养适应未来交通事业发展需要的卓越人才。

(二)实现途径

1、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发展。以“交通运输工程”和“土木工程”等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为核心,通过学科辐射和交叉,促进和带动本专业发展。

2、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由工程院院士、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外聘技术专家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要求青年教师博士化、国际化、工程化,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掌握专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提高实践能力,扩展视野。

3、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以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代表的国家级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展开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项目与创新性学习提供完善的试验条件。

4、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在科研和工程技术服务中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需要,利用中国交建、湖南路桥等优秀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使本科生及早参与科研与工程实践训练,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研究兴趣。

四、毕业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毕业要求

1. 思想与身心健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同时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品质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3.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5.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6.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7.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9.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0.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1.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2.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3.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保障措施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能力培养实现矩阵

序号

毕业要求

教学过程

1

思想与身心健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同时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品质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军事理论、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等。

课外: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党建活动、文体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志愿义工、公益劳动等。

实践: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校外企业实习、各类社会实践等。

2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画法几何、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材料力学、大学物理、基础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土木工程施工、路面养护管理与维修技术、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工程地质、水力学、工程经济、钢结构设计原理。

课外:博士论坛、学术讲座、第二课堂、各类社会实践、校外企业专家专题讲座、学科竞赛、学生社团活动等。

实践:课程试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性试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专业认识实习报告、专项调研报告、专业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报告。

3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画法几何、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大学物理、土木工程制图、测量学、土木工程概论、基础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土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工程地质、水力学、桥涵水文、工程经济、钢结构设计原理、工程复合材料。

课外:结构模型大赛、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

实践:校外企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实验、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发表论文等。

4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课程:土木工程概论、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结构设计原理、工程地质、水力学、桥涵水文、工程经济、钢结构设计原理、工程复合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课外:结构模型大赛、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

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实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学生自主科研项目、专项工程设计等。

5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课程:土木工程概论、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构设计原理、工程地质、水力学、桥涵水文、工程经济、钢结构设计原理、工程复合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大学物理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测量学实验、工程力学实验、结构试验、土力学实验、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等

课外:博士论坛、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

实践:创新性试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专业认识实习报告、专项调研报告、专业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报告、专业论文翻译、专项工程设计、学生自主科研项目、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

6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课程:程序设计应用基础、仿真软件MatLab及应用、大数据原理与应用、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画法几何、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公路交通环境工程等

课外:学术讲座、第二课堂、各类社会实践、校外企业专家专题讲座、学科竞赛、学生社团活动等
  实践:小型工程计算与应用软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性试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专业认识实习报告、专项调研报告、专业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报告

7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课程:土木工程概论、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国际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路面管理与养护维修技术、土木工程材料、公路交通环境工程。

课外:博士论坛、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
  实践:校外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实验、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发表论文等。

8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公路交通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学学科前沿、土木工程概论。

课外:学术讲座、第二课堂、各类社会实践、校外企业专家专题讲座、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学生社团活动、博士论坛等。

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性试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专业认识实习报告、专项调研报告、专业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报告。

9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课程: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军事理论、体育、土木工程学学科前沿、土木工程概论。

课外:学术讲座、第二课堂、学生社团活动、各类社会实践。

实践:创新性试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专业认识实习报告、专项调研报告、专业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报告。

10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课程:大学物理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测量学实验、工程力学实验、结构试验、土力学实验、大学生创业基础、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

课外:大学生学习方法、学术讲座、学生社团活动、各类社会实践等。

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校外企业实习、毕业实习、专业模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11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与写作、大学应用语文、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学习方法、专业英语、国际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等。

课外:英语角、第二课堂、党建活动、文体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志愿义工、公益劳动。

实践: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校外企业实习、各类社会实践等。

12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课程:工程经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策划与管理、公路工程经济评价与决策分析、公路交通环境工程、交通工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课外:校内外教授论坛、校外企业专家专题讲座、博士论坛、学术讲座、学生社团活动、各类社会实践。

实践:社会实践、校外企业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

13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大学生创业基础、基础工程、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数学建模与工程计算、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工程力学
  课外:学术讲座、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实践:所有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创新实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五、主干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

六、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4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七、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八、毕业学分

学生毕业时要求修满168学分,其中6学分用于修读全校通识教育类选修课。

毕业学分168

理论教学:   127学分(75.6%

必修:86.5学分(51.5%

选修:40.5学分(24.1%

全校通识教育类选修课:6学分(3.6%

其他选修课:32.5学分(20.5%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1学分(24.4%

第二课堂≥14学分

备注1:全校通识教育类选修课至少修读6学分。

备注2:其他选修课是指除全校通识教育类选修课以外的所有选修课(含限选课)。

九、核心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力学、测量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概况、土木工程制图、基础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结构设计原理、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

十、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生产实习、大学物理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工程力学实验、土工试验、土力学实验、结构试验、勘测或房屋建筑类课程设计、结构类课程设计、工程基础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十一、第二课堂活动要求

学生至少获得14学分方可毕业(五年制学生至少获得16学分方可毕业)。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见《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长理工大教[2013]16号),其中“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0.5学分,必修,考查,第一学期)、“大学生卫生与健康”(0.5学分,选修,考查,第一学期)、“大学生创业基础”(2学分,必修,考查,第三学期至第六学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学分,必修,考查,1-4学年),“形势与政策”(2学分,必修,考查,1-4学年)、思政系列课程课外实践(5学分,必修,考查,)、毕业教育(0.5分,1周,必修,考查)等课学分与“创新实验”、“发表的论文”、“获得专利”、“自主创业”都计入第二课堂学分。

十二、指导性教学进程计划(见附件1)

十三、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教学计划(见附件3、附件4)


版权所有© 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邮编:410114电话:0731-8525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