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培养学院:
经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现对本次获奖名单进行公示:
序号 |
队长 |
队员 |
作品名称 |
拟获奖项 |
1 |
刘洋 |
费怡、罗小玉、张仲根、徐帆、熊梦飞 |
低碳畅行-智能网联车辆最优轨迹建模与交通控制系统 |
一等奖 |
2 |
左思明 |
易俊波、陈伟、姬厚旭、付莹钰、徐行海 |
减碳常温沥青材料研发 |
一等奖 |
3 |
汤志刚 |
周全、成冰蝶、陈凝露 |
冰冻冻泥融融—一种低耗高效污泥脱水装置 |
一等奖 |
4 |
朱江恬 |
廖柏琛、杨慧婷、罗意彬、段文超、严景好 |
新一代多源节能自主式5G基站冷却技术 |
一等奖 |
5 |
赵乙凡 |
陈思宇、赵茜、文子涵 |
人居环境智慧化管控系统开发及节能调控方法 |
一等奖 |
6 |
义政远 |
马向、夏鹏、刘玉婷、潘锦俊、刘文静 |
绿能减排——新型生物质驱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热电联产系统 |
二等奖 |
7 |
夏鹏 |
潘锦俊、刘玉婷、马向、孔晓英、何栩 |
与光同行—面向校园电动自行车绿色充电的屋顶光伏系统优化设计 |
二等奖 |
8 |
张洪显 |
易帅兵、舒超、唐钞、刘舻标、刘黔东 |
基于废弃钢渣的新型低碳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研究 |
二等奖 |
9 |
王玲 |
谢颜武、胡浩南 |
基于水环境的智慧双碳平台 |
二等奖 |
10 |
刘玉婷 |
战钰、夏鹏、义政远、赵廷波、粟俊杰 |
低碳到家-基于电动汽车V2B模式的住宅小区冷热电联供系统设计优化 |
二等奖 |
11 |
周思航 |
史长云、华啸天、刘静、曹志伟、祝轩 |
双碳背景下-绿色道路与智能化设计 |
二等奖 |
12 |
章乘峰 |
刘杨凯、熊晓婷、冀豪帅、刘紫丹、杨恩喆 |
新型双循环多分区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及其性能优化 |
二等奖 |
13 |
陆运斌 |
文峻峰、陈振业、闫兴莉、姚丁、戈锦果 |
基于双碳背景下路域污水处理及能量回收技术 |
二等奖 |
14 |
卿荣全 |
储琨、宋炳皞 |
基于高效亚硝化的低碳脱氮新技术 |
二等奖 |
15 |
杜璇 |
丁志、陈德缘 |
低温蒸气驱动卷曲膜、纳米发电机体系发电电解水制备氢能 |
二等奖 |
16 |
刘科科 |
李永欢、傅昂 |
湖南农村地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经济性及碳排放分析 |
三等奖 |
17 |
朱傲常 |
王欢、徐翱、欧可、李沐 |
换热器内基于流致振动的涡激俘能装置设计 |
三等奖 |
18 |
陈泽伟 |
张杰、张学文、蒋社伟、谭淑玉、董志博 |
建筑“节能使者”—一种基于相变微胶囊的建筑节能涂料 |
三等奖 |
19 |
周彩婷 |
马莉莎、陈巧云、郑佳稳 |
绿色节能穿戴式人体制冷服 |
三等奖 |
20 |
孟维厅 |
唐俊、曹晨欢、孟才华、左佳文、刘备源 |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超特高压换流阀状态监测与评估系统 |
三等奖 |
21 |
乔妮 |
王瑞麒、刘豪、郭傲、高艺 |
一种用于冷却5G基站功率放大器芯片的新型热管 |
三等奖 |
22 |
龚雅馨 |
罗归权、张璐、刘新月、梁聪 |
双碳背景下面向高速公路混合交通流的车辆协同合流策略 |
三等奖 |
23 |
程晨 |
张大发、刘婧、殷子良、成梓榕、罗雄 |
节能减排、优“智”生活 |
三等奖 |
24 |
王欣桐 |
谢莱、高菲、卜湘、阳涛 |
生物电化学系统耦合厌氧氨氧化强化焦化废水脱碳除氮效率 |
三等奖 |
25 |
罗文 |
张冠北、王跃、谷永杰、廖凯 |
基于太阳能集热的两步热化学循环CO2裂解制CO |
三等奖 |
26 |
谢舒 |
李延秀、刘雨、陈冉昊、黄元芯、王琰 |
一种应用于5G无线通信的新型双频太阳能微带天线 |
三等奖 |
27 |
夏宇博 |
龙田源、蒋琳、肖敏之、向优涛、陈涛涛 |
废弃电子电路版中金属钯的选择性回收 |
三等奖 |
28 |
侯体成 |
王明然、余江涛、曾子望、邓婷 |
能效先锋-高校智能节电管理先行者 |
三等奖 |
29 |
雷毅 |
陈瑞、郭津、杨国锬 |
大规模电动车智能有序充电 |
三等奖 |
30 |
陈文浩 |
张阳、刘智玲、罗晗月、宋思雯、刘坤东 |
“双碳”目标下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
三等奖 |
说明:公示截止时间至2022年10月17日上午12:00。如有疑义请实名(含学院名称、联系电话)陈述事由,于截止时间前提交纸质件至能动学院创新实践办公室李老师(联系电话:85258407,地点:新能源大楼2栋509创新实践办公室)。
研究生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22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