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工新闻

首页 > 研工部 > 研工新闻 > 正文

【马克思学院】“论三个世界的关系—本体论的视角”:东南大...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12日 来源: 作者:

当前位置: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动态

“论三个世界的关系—本体论的视角”:东南大学吕乃基教授主讲学院“系列高端学术讲座”

2016-04-23

4月22日上午8时,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金盆岭校区4教503举行了系列高端学术讲座。东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吕乃基教授受学院邀请进行主讲,题目为“论三个世界的关系—本体论的视角”。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易显飞教授主持,学院部分老师及研究生均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活动。

吕乃基教授指出,40余年前,波普尔提出“三个世界”理论,考察了世界3及其与世界1、2的关系。后续大量研究大多由认识论视角展开,他从本体论视角,由世界1推知世界3,再由世界3回到世界2;论述的核心是世界3的“知识阶梯”。客观世界可以由纵横两个尺度来把握。在“纵”的尺度,在自然界有通常所说的“量子阶梯”在“横”的尺度,有系统关系等。在量子阶梯上的物质间,存在着上向和下向因果关系,以过程的观点来看,上向因果关系揭示在先者对后来者的作用,即通常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或历史决定;下向因果关系揭示现在对过去、结果对原因的作用,可以称为目的引导。由自然界的量子阶梯继续向上就进入人类社会。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所展现的由物质到精神过渡的各个层次,大致体现了这种上下因果关系。

吕教授指出,对应于世界1中的量子阶梯和需求层次,是世界3中的“知识阶梯”。这里他主要指近代科学革命和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学说提出后的知识阶梯。 世界1的上向因果生成关系即是世界3知识阶梯上低层知识向高层知识渗透的依据。 由于世界1即研究对象之间的逻辑和生成关系,在世界3,相应较低层次的学科必然向位于较高层次的学科渗透,成为后者的基础和出发点。他借用黑格尔所言:“在科学上是最初的东西,也一定是历史上最初的东西”,对应改写成:“在历史上是最初的东西,也必然要成为科学上最初的东西”。

在世界3同样存在下向因果关系。低层次学科不能代替高层次学科,后者不能还原为前者。位于高层的学科对低层学科进行选择和引导,防止自身的还原或低层学科的代替倾向,这一过程本身就是高层学科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也是对知识阶梯和世界3发挥积极的功能。从更大范围来看,科学与文化的关系,或者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二者即分别处于较低和较高层次。前者是后者的出发点和基础,后者对前者进行批判和引导,与此同时建设与完善自身。世界1中层次由低到高的变化,对于理解世界3中由低层到高层的变化提供了启示。相应于对象性质的变化,知识层次由低到高渐次显示出松散性、实践性和主观性,以及全息性。

在波普尔的三个世界中,可以并有必要在每一个世界中进一步区分个人和“类”。于是,世界1既有人类所面对的量子阶梯,也有个人所相伴的特殊环境。世界3,则是特定的个人面对特定的“世界1”所创造的特定的“世界3”,经由编码和公共化(吴建国)或社会化后的集合,也就是客观知识。至于世界2,包括心理素质、意识状态和主观经验等,这样的一些内涵显然属于个人所有。在相近的意义上,波兰尼称之为隐性知识,归入个人知识。个人的世界2沉浸于他人的世界2之中,必然发生彼此间直接或经由世界1、3的相互影响,并由此形成为人类所有的世界2。 人对世界1的认识过程,所获得成果即世界3的增长过程,也就是人自身即世界2的成长过程。随着知识在其阶梯上的逐级提升,人也就渐次成长起来,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复杂和联系,由此形成的序列便构成与世界1和世界3相应的阶梯。知识的社会建构,反过来说,就是社会的知识建构。社会正是在建构知识的同时建构了自身。在近代科学革命后,在牛顿力学和工业革命时期,“人是机器”;19世纪初在化学的发展中,“人是化工厂”;提出细胞学说后,人成了“细胞的王国”。由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找到了自己在宇宙和生物界的位置。基本粒子物理和宇宙大爆炸理论将人类的“史前史”推至137亿年前,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越来越逼近自然界演化的顶点——一个生理学上完整的人。由机械、化工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一直到本世纪初露头角的会聚技术(会聚技术“会聚”了IT、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以及认知科学),人在自己的创造物的发展中见证了自身的成长。科学技术正在认识并构建一个自然的人。

他进一步指出,“人的生成”主要沿着以下路径进行。其一,价值地位的上升及其对规律和事实的选择和组织;其二,修正作为“人之初”的简化的抽象如“自然状态”和“经济人假设”,引入心理和精神因素,以及将抽象的理论与因时因地的语境相结合,与主体相结合;其三,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博弈和妥协。对应于世界1和世界3的阶梯,世界2的阶梯的特征是:位于低层者强调客观,处事严谨乃至自我封闭,其成员边界清晰,他们是世界2的基础;位于高层者主体性强,较为灵活、开放,积极参与,善于交往,并以此作为自身的存在方式。下表概括了三个世界各自的特征:

波普尔所区分的三个世界存在各种关联。世界1,即作为对象客观存在的人、人的史前史和全部环境;世界3,即知识,亦即认识的结果;以及世界2,即认识的主体,这三者在过程和关系上一致,同步生长。随着认识对象日益进入大脑和意识领域、进入人的意志和情感世界;随着知识对于对象、语境和主体日益深刻的嵌入,三个世界之间也就愈益相互结合而不可分割。若进而将主体结合在内,那么逻辑的东西之演化与主体之生成同步,二者的内在结构相一致。主体同时即对象或历史的东西。于是历史、逻辑以及主体三者一致。

学术报告时间长达130分钟。随后,在座的老师和研究生争相提问,与吕教授进行了热烈探讨,学术氛围相当浓厚。最后,主持人易显飞进行了精彩点评。

(供稿人:谭妮、赵亮、曾志远;校对:文贵全)

附件:

上一篇: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学院系列高端学术报告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