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文明办、党委宣传部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师风 > 正文

文明动态

“金桥教授”——李文健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20日 作者: 点击:

“金桥教授”李文健



【编者按】多年来,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拓展科技服务职能与领域,一批批科技实践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直接推动着学校的科研与科技服务向着高层次、大规模的方向发展,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金桥”教授李文健就是其中的代表。他30年如一日致力于棘腹蛙研究,以对教学实践与科技服务事业的真诚热爱和默默付出,摘取了累累硕果,赢得了广泛赞誉。
  李文健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科技服务大有可为,也必大有作为!在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中,我们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再接再厉,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奉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他是中国技术市场最高奖———金桥奖2013年“先进个人”得主。但他很低调——

他三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棘腹蛙人工生态养殖研究,荣获金桥奖后,他却不事张扬,谦虚地表示只是“玩”出了心得;

他多次被点名担任省级科技特派员,他的手机几乎成了科技服务热线,但他不厌其烦,从来是有求必应,尽心尽力开展科技服务;

他先后开课18门,是全国优秀教师,有机会做院领导,但他表示最喜欢的还是当班主任,被老伴戏称为不折不扣的“老古董”……

他就是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即将退休的老教授李文健。

不事张扬的“金桥奖”得主

“金桥奖是中国技术市场领域的最高奖项,也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有益补充。”化学学院院长程云辉说起获得2013年第六届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先进个人”得主李文健教授时,难掩高兴、骄傲之情。
  但李文健觉得这没什么可张扬的。他只是谦虚地笑笑:就是觉得“好玩”、“有意思”。
  事实上,一开始并不好玩。
  李文健1981年大学毕业时还从未接触过棘腹蛙(俗名石蛙),对于这种蛙的生活习性更是一无所知。在当时一位老教授的介绍下,正在寻找研究方向的他开始着手研究棘腹蛙。
  他买来100多条棘腹蛙蝌蚪,用水族箱装着养在家里,近距离研究这种蛙的习性。那时候的水族箱不像现在的这么大,一不留神就会有棘腹蛙跳出箱子蹦得满屋子都是。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他的老伴熊老师有些小“牢骚”,“我跟着他,年轻时可吃了不少苦哟。”有一天深夜3点了,熊老师睡得正熟,突然被李文健摇醒,说要陪他去找蛙。“那只蛙一蹦一蹦的,直冲着学校的湖里跳去,哪里还能找得回来?!”
  为了能准确撑握棘腹蛙的繁殖规律,拍摄该蛙早期胚胎发育中卵细胞分裂的全部过程,“他一分钟也不愿离开,在实验室一干就是3年!陪我逛街?那是奢望了。”看着如此“倔强”李文健,熊老师表示又好气又好笑。
  其实,在李文健之前已有不少同行进行过类似研究,但由于棘腹蛙人工养殖对水质条件、温度与湿度、饵料种类等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当时湖南农大、华中农大等学校的同行都因难以攻克技术瓶颈问题而在研究中途放弃了。李文健却舍不得这块“硬骨头”,“一定要脚踏实地,搞出特色来。”
  这样一坚持,就是30年。张建云老师曾多次跟李文健一起到石蛙养殖基地去调研,回忆起当年的辛苦,他连说了几个“没想到”。养殖基地一般都在山区,条件艰苦,“没想到他能一住就是半个月”,“别的不说,光蚊子就比城里的大,我都受不了,没想到他连一句抱怨都没有”,“为了掌握棘腹蛙的繁养规律,熬夜是经常的事,没想到他也陪着我们年轻人一起熬”。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李文健主持研究的《湘西棘腹蛙人工繁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并获得湖南省科技厅和教育委员会的科技进步奖;他在棘腹蛙工程化生态养殖产业化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核心技术,并解决了当前国内石蛙人工生态养殖的水源选择与水环境控制技术、石蛙生态养殖池的设计及石蛙人工饵料配方与制做等3项瓶颈技术问题;近年来石蛙人工养殖技术已在湖南、福建、江西、云南和贵州等省的山区推广,并建立了多个石蛙工程化安全养殖新技术与示范基地,其中有4个合作研究和技术推广单位近2年创产值超过1680万元,实现盈利约1000万元。
  目前,国内人工养殖与利用的石蛙物种有棘腹蛙、棘胸蛙和双团棘胸蛙,李文健主要研究的是湘西棘腹蛙的人工养殖。但由于他在棘腹蛙人工养殖技术上掌握得比较成熟和系统,这些技术也适用于 棘胸蛙和双团棘胸蛙的人工养殖,因此,如今全国不论是棘腹蛙还是棘胸蛙养殖户都致电向他咨询技术问题。
  即使有了这么多成果,李文健依然低调。得知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获奖很高兴,他却觉得并没什么特别,“只要坚持去做,谁都可能拿奖。”

有求必应的“科技特派员”


  任教30多年来,李文健一直忙着奔走在学校、养殖基地之间。
  一提到李文健,湖南省宜章乐水养鸡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没有不认识他的, “没见过这样的省级科技特派员,一点架子也没有,把我们农民当兄弟一样。”
  该合作社刚刚成立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指导,投入的鸡苗还没长大就因病夭折。看到这种情况,李文健感到很心疼。
那时的李文健还不是该社的科技特派员,他频繁地往那里跑,每次一呆就是六七天,只是单纯的为了把自己的所学所研付于实践。他自告奋勇地带着社员们下鸡棚了解情况,从给鸡打疫苗、改良饲料配方,到合作社的鸡棚整改、分区养殖、发展规划,他都事无巨细一一指导。社员们为他耐心而细致的指导而感动,专门向县、市两级组织部门申请,聘请李文健为该社的省级科技特派员。“我们打算还要继续申请。像李教授这样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太难得了,他是真心真意的为了我们做大做强而动脑筋、想办法。”该社的理事长王水生说。
  2001年至今,李文健受湖南省科技厅、科协和教育厅的邀请,先后到湘潭、平江、浏阳、郴州、娄底及衡山等地给当地农民朋友讲授猪、鸡、鸭及特种经济动物人工养殖新技术,解决多项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目前,已被湖南省委组织部选派为2家专业经营动物生态养殖公司和合作社的科技特派员,4家农村专业合作社和经营特种动物养殖公司的科技顾问。
  有人戏言,李文健不是在养殖现场指导,就是在“远程指导”的线上。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不少农民都通过QQ、视频、电子邮箱等方式,向他咨询养殖、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他都是有求必应,他的手机几乎成了技术咨询热线。
  有一次,一位老乡通过网络联系上他,说按他给的饲料配方投放了饲料,但是鸡吃了以后出现异常现象。李文健让这位老乡把鸡的反应、饲料的样子都拍照传给他。他一看就发现了问题:“你是不是偷偷改过配方?”这位老乡不好意思地表示确实是为了节约成本私自改动配方,没想到引起了鸡的不适。
  像这样帮助农民远程解决问题的事情对李文健来说很平常。数年来,他养过石蛙、大鲵(娃娃鱼)、蓝孔雀、猪、鸡、鸭、泥鳅,种植过猕猴桃,因此,他对这些种养过的动、植物品种了如指掌。
  当年为了种好猕猴桃,李文健特地从山区买来野生猕猴桃,从猕猴桃的采果、选籽、播种、浇水、施肥,到嫁接、定植、挂果、果树修剪等他都亲力亲为。在猕猴桃种植技术成熟推广运用时,老乡们看着一个大学教授自己动手嫁接,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读书人干农活比我们种地的干得还要好,还要快!”
  李文健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做一个“教学与科技的实践专家”。在他看来,如果不亲自参与生产实践,是很难使科研成果得到有效推广的。

不折不扣的“老古董

  相对于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执着,李文健对世人大多追求的钱和权却看得很淡。早在1992年,他就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5年荣获学校首届“师德标兵”称号。学校领导表示希望他能担任院系领导职务,他谢绝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就只想当一名普通的老师,做好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
  李文健不愿意当院系领导,但对“班主任”情有独钟。
  生物工程02-1班的学生在大三时思想较混乱,各方面工作得不到学生的配合。但这是生物工程专业第一届本科学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影响学生前途,也会对专业的合格评估产生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李文健主动请缨担任该班班主任。他坚持开班会、下寝室、随班听课,与学生谈心、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同解决学生思想和实际问题,用各种手段打开学生的心门。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班班风明显好转,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毕业时,该班被评为校级优秀班级,16位学生光荣入党,9位学生考上研究生。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李文健主讲过的课程达18门。“知识渊博,博学多才,不愧为我们学校的老教授。”这是摘自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教学质量网上评估系统中学生给他的评语。现在即将退休,他依然以教学为乐,坚持为本科生上课。
  李文健不但全心全意地教育学生,还毫无保留地帮助年轻老师。张建云曾和他一起为艺术学院的学生上环境生态学课程,为了让张老师上好课,李文健主动借出自己的教案。从这些教案里,年轻的张建云看到了一个老教授的认真与严谨:“全是按他自己思路写的,旁征博引,重点突出,难怪他的课上得那么好。”
  但在他的爱人熊老师眼里,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古董”。“连职称评选表格都是我帮他填写的。当时他在出差,那时网络又不发达,家里也没电话。我提醒他时,他还说急什么咯,你说气人啵?!”“学校每年的评奖、评优,对于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一项荣誉,但是他的习惯是不主动填报,把机会让给其他有需要的年轻老师。”熊老师还常常埋怨李文健与学生、年轻老师、农民的相处时间比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
  李文健经常被省里有关部门邀请去参加“科技三下乡”活动。他给农民上课、做技术指导常常是免费的,为了方便跑农村,他还专门买了台车。这台车也经常被课题组同事挪去“私车公用”。
  面对老伴的嗔怪,李文健理了理两鬓的白发,笑着说:“我只是专心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人这一辈子只要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如果我们学校的每位教授、博士都专注于做好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践,那么我们学校的办学实力会越来越强,对社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图为李文健(左)在湖南攸县与当地村支书野外考察石蛙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