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动态 > 正文

教学动态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 文新系60后教师线上教学纪实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23日 来源: 作者:

 

 

停课不停学,开展线上教学,对于年逾知天命之年的中文系60后老师来说,虽然其中不乏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的佼佼者,但大多数老师此前参与此类教学实践比较少,因此,要搞好线上教学可谓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但他们凭着对于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与认真严谨的职业精神,在2月17日还未正式开学以前,就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学习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微信群、QQ电话、QQ群等各种平台的功能,互相交流,传授经验,及时转变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在这一个月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不但能熟练自如地组合运用多种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而且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传输、展示资料便捷的优势,多措并举,节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一、熟悉信息教育技术,热心分享经验,帮助同事搞好教学

华德柱副教授,是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教学奉献奖的获得者,是中文系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最早的老师,早在2009年就完成了省教育规划课题《中国古代文学对媒体与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此后又完成了“《红楼梦》导读”校级慕课的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大学应用语文”慕课建设。他本学期任教“中国古代文学(四)”等三门课程,直播课用腾讯课堂+学习通。用腾讯课堂讲新课,用学习通限时签到,组织主题讨论,抢答,点答。其中点答和抢答,在学习通上点或抢,在腾讯课堂上学生举手,点击“登台”,及时在学习通上给发言的学生打分。用学习通上布置、提交和批改作业,为期末每个学生的成绩提供客观依据。为了应对疫情,他引进改造了天津大学的“写作与沟通”和四川大学的“明清文学专题”,把学生导入课堂试学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同学投票选择是否使用引进课程组织教学。目前,土木教改班已投票选择利用引进课程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SPOC教学。其他班级则选择把引进课程作为参考资源。他认为,同一门课,两个教学方案,老师虽然会麻烦一些,但正好可以形成对照班,有利于教改探索。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他还给老师们介绍了许多线上教学的经验。如怎样使用腾讯课堂举手、登台,语音连线发言以节省教学时间,怎样在在超星平台创建专题,上传资料等。

黄宇副教授,承担“现当代文学(一)” “现当代文学(二)”和“影视鉴赏”的教学,目前正在建设一门校级金课。她注重课前准备、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衔接,综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QQ群、腾讯课堂和学习通多个平台进行教学。用QQ群发即时通知,一般提前10分钟发课堂链接,督促学生进入课堂。讲课用腾讯课堂(共屏),传送学习资料、通知、作业、课前课后的讨论、签到用学习通,正式上课前给学生提供了教材的电子版,每次上课把讨论的问题告诉学生,课堂讨论活跃,学生很投入。她还热情帮助年轻老师,手把手地给老师们传授了许多使用腾讯课堂各种功能进行教学的经验。

二、努力探索,多平台组合,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效果

于启宏副教授承担“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方法”和“中西诗歌鉴赏”两门课程的教学,他自行购买了教学设备,注重线上教学平台的建立和熟悉,利用QQ群的屏幕分享进行直播,同时,抓好课堂教学的预讲、课堂直播、课后教学安排。他每一次正式上课前提前两小时左右模拟预讲,并作最后优化。课堂直播精心安排内容,在对课程目录和授课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按教学日历安排顺序讲授全部课程,讲究课堂互动效果,善于根据授课内容提前精选课堂互动的问题或话题。课后注重指导学生利用网教平台上的共享资源,例如作品选、参考书目等资源开展课外学习。关注网教平台上学生的作业信息,及时指导学生在课外作好课程作业和课堂大讨论的筹划。

    宁淑华教授,本学期承担了“大学应用语文”等三门课程的教学,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她能够充分发挥腾讯课堂和qq群不同平台的优势,将课堂讲授、学生练习、讨论高效组织起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她在课堂讲述以及讨论,运用腾讯课堂的全屏分享、举手以及讨论区等功能,将学生在qq群里的课堂习作直接拖进来,在腾讯课堂进行一一点评。用qq方式配合腾讯课堂,检查学生课堂习作和课前作业,如《大学应用语文》课程,课堂上有10分钟习作训练,要求学生手写拍照再发到qq群;《唐宋词欣赏》课程有词的课前背诵作业,将学生分组,按组要求学生在腾讯课堂用qq语音进行背诵接龙:学生的讨论,更多采用讨论区发言的方式,不但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在讲解过程中,可以方便学生提问。

颜建华教授,本学期承担“中国古代文学(四)”和“文献学”两门课的教学,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熟悉各项平台的功能,采取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通过腾讯课堂给每一门课每堂课设置课程单元,使用腾讯课堂的点名功能键,吸引和考察学生课堂学习状况,根据学生个别要求和需要上传资料,通过腾讯课堂考核软件和按键提醒和督促学生听课,运用腾讯课堂的多屏分享、画中画、点名和举手等功能,把握课堂节奏和师生互动,通过课堂答问、辅导答疑、课业布置和期末考查多种方式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多时段多渠道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通过网络平台以及qq、微信等统计和分析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及时回答学生问题,扩大和延伸课堂学习时间和空间。

 三、积极改革,增加实践环节,探索教学新方法

王福雅副教授,为了更好地开展“文学概论(一)”的线上教学,对课程进行考核改革,严格对学生考勤,坚持写线上教学笔记,特别是注重运用微信群,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读书分享。线上教学伊始,就设定目标:趁此特殊时期的教学方式提倡课外阅读,促使形成良好读书氛围。并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一是结合课程内容,布置课前阅读,除PDF电子版教材外,要求学生阅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欧洲浪漫主义诗人诗作等,在课堂上再安排时间与学生一起细读,满足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需求,让学生真正细读经典作典;二是每一大节课的课间或课程结束前10~15分钟内,安排1--3位学生做自由的读书分享,分享自己读过的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本书,或者是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文学形象,采取自愿报名和点名两种形式。从效果来看,反响很好,学生报名很活跃,目前有16位同学参加了分享,分享过程中,学生有互动,老师有点评,并重点强调学生既要阅读当下流行的,也要有经典的,由于主要用文字讨论分享,学生读起来更能加深理解与思考,增强注意力,也方便同学课后再读。三是增加书面作业量,已完成2篇不少于1000字的作业,其中一篇是“什么是文学”,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另一篇是应景当下疫情,要求写一篇“文学与疾病”的小论文,批阅完的作业,90%以上都给了批语,同时将学生有代表性或有创见的观点摘抄,反馈给学生。

李彤副教授在进行“写作学基础(二)”的教学中,大胆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经过一番探索后,发现利用手机程序能高效组织学生朗读诗歌。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找到了多种便于朗读录音的手机程序:一是配音秀APP,里面有很多优美的诗作可供选读,配乐和画面俱佳,有字幕便于理解诗意;二是全民K歌APP,不少优秀的歌词都堪称好诗,不少优秀的诗歌也被谱成歌曲,这一程序里很多歌词完全可以和着伴奏朗读出来;三是直接用手机工具里的录音功能进行录音;四是喜马拉雅、荔枝APP,选择录音;五是微信—收藏,右上角+,输入文字,并点击话筒,进行录音。这样生成的朗读作品可以转发分享到QQ群里、微信群里,可以在线上教学中通过屏幕分享大家一起欣赏。经过实践,她发现采用上述方法,不仅可以完成课堂实践环节的训练,而且由于画面和背景音乐的配合,诗歌的意蕴和韵律更加生动可感。较之传统课堂上的转瞬而逝,这些录下来的材料可以回放,瑕疵可能毕现,学生因此反复朗读,以求读准读好,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进入这些小程序查看,教师也便于掌握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学生们普遍喜欢上了这种阅读方式,读了配音秀里的很多诗,表现出对某些诗人的作品的偏好,兴趣甚至扩大到散文、电影对白、英文等。在其后上交的诗歌习作中,也涌现出较多佳作,整体水平也高出往届。有些同学还超额完成了任务,并且几乎每首质量堪称上乘。李老师探索的这种利用手机程序以读带写的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好地达到了诗歌写作的教学目的。为此,李老师还专门撰写了一篇教改论文《利用手机程序以读带写推进诗歌写作教学的尝试》,并即将刊发。

四、稳扎稳打,狠抓落实,及时辅导和反馈

王彩霞副教授,承担了大学应用语文等三门课的教学。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她特别注重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与反馈。每周都有作业布置,规定交作业的时限,用作业来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天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了解学生进入平台的学习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交作业的情况,有问题及时解答,对于逾期未交作业的同学及时了解,然后和班级学习委员联系,让其督促迟交作业的同学补交在平台教学邮箱里,以便能公平合理的给出平时成绩,对于个别同学没有电脑,不能在平台上交作业,则要求他们交到她的邮箱。待学生全部交完作业后,把相应参考答案在平台上发布。她还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记下,留待以后线下教学时对学生适当“补火”。除了运用教学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辅导,还有很多学生喜欢在微信上给她提问题,她也都及时进行解答。

 邱震强教授承担的“佛教与中国文化”“现代汉语”两门课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学生课堂访问人数分别达到1843人次、2905人次,位列全系之首,这得益于他上课准备充分,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不但每门课上课前,把重要资料传齐,包括PDF文档、影视资料,同时,还每周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布置作业,限时要求学生交好作业,限时批阅作业。他提供给学生的资料非常丰富,包括PDF格式教材、PDF格式讲稿、htm格式多媒体教案、MP4视频,每门课达10份左右。他注重学生的课后巩固,每周批改作业,作业一次,每次10小题左右。岳利民副教授承担了四门课的教学,一周达20节课,他克服身患痛风的疾病之苦,每次备课参考大量资料,写好详细教案,有时备一堂课要花10几个小时。周雷老师,承担九个教学班的课头,任务繁重,仍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教案(讲稿)和图片、视频,每周给学生发通知布置教学安排和宣布督励信息,要求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完成讨论作业,及时抽查点评。同时,还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 特别是网络教学平台通知等方式,为搞好线上教学积极进行沟通、组织、督促和安排,在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和支持。其中,“演讲与口才”“大学应用语文”“口才学”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学生课堂访问人数分别达到2434人次、1530人次、1524人次。

在中文系现有师资队伍中,60后教师占据了一半,虽然他们年辈最长,但是工作兢兢业业,承担的教学任务有时甚至比年轻老师都多。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在此次线上教学过程,由于不能看到学生实际的学习状态,他们更是丝毫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全过程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上传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及时布置作业、批阅作业,严格按照教学进度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及时发布通知督促学生上课,对于个别缺课学生,或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学生私下联系督促。不但教学准备更加充足,而且大大加强了上课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对学生课后作业批阅、学生学习反馈各个环节的管理。有了他们的示范和引领,年轻的老师也积极投入线上教学的实践。相信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和实践,对于今后中文系的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周静   审核/周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