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学术 > 科研动态 > 正文

科研动态

文新学院研究生博力学术论坛分论坛第三期:广州大学纪德君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0日 来源: 作者:

2022年10月8日上午9点,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第十八届研究生博力学术论坛文新学院分论坛第三期于金盆岭校区7教306举行。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纪德君教授为我院师生开展了主题为“口头传统规约下的小说叙事——以《水浒传》为中心”的讲座。此次讲座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引起了我院师生的广泛关注。文新学院党委委员郑劭荣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中文系华德柱副教授、王福雅副教授、周静副教授、王莉老师、向双霞老师等出席了本次讲座。22级中文研究生及2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全体参与听讲。

讲座伊始,纪德君教授通过对“说书体”小说的介绍,引出了人们将“说书体”小说当作书面文学来研究而忽视了它们的口头叙事特征这一问题。以《水浒传》为例,纪德君教授将其重新放回其赖以生存的口头传统中,并与民间“说话”关联起来,证明《水浒传》的诸多叙事特征承自于口头叙事传统,而并非作家个人的创造。

之后,纪教授主要从小说的韵文散语、人物形象、主题与范式三个部分对“说书体”的小说叙事进行了新的解读,提出了新的认识。他认为,以作家个人创作的眼光去审视“书中韵文散语的因袭与套用”不仅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还会导致误读或错判,这些都是忽视口传说书特点而出现的问题。其次,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小说采用了“捏合”“攀附”“夸大”和给人物“排座次”“起绰号”等多种手法,将水浒人物从一群流寇美化成了忠义英雄。他还指出,善于化用口头传统中流行的“母题”是使陈旧故事范型得以创新的重要手段。以上几点都为《水浒传》的经典化奠定了基础。

最后,纪德君教授表示:对于《水浒传》等说书体小说,只有调整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立足于它们依托的口头传统,联系口传文学的创编规律,才能对其叙事特征作出较为确切的阐释和评价。

讲授完毕,同学们踊跃提问,纪德君教授耐心地逐一解答。郑劭荣教授进行了总结,认为这次讲座给同学们展示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有利于促进同学们文学观念的转变。至此,讲座圆满结束。

纪德君,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俗文学研究,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等;历任广州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人文学院院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18项,出版专著《明清小说编创方式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及其他》等9部,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优秀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广州市杰出专家、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等。


(文/向雨萱、熊自悦  图/严沁 审/刘莎、郑劭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