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学术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首都师范大学马自力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07日 来源: 作者:

202164日下午,应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自力教授在金盆岭校区七号教学楼作了题为《苏轼任扬州知州的日常世事与审美超越》的云影讲坛讲座,此次讲座由郑劭荣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马自力教授以自己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经历为开场白,详细介绍了自己学术兴趣的形成。北大历史系在中国政治制度史方面的研究积淀丰厚,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马教授逐步开始关注政治制度对文人的影响,文人的社会角色以及他们在文学创作之外的复杂的社会活动。马教授谈“在文学史中存在大量的文人身兼数任,这对他们的个人道路和文学道路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制度与文学、文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活动等成为了他一系列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接着马教授围绕“苏轼任扬州知州的日常世事与审美超越”这一主题,首先介绍了“文人、学者、官员三位一体的苏轼”。宋型文化与唐型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宋代文人往往同时具有文人、学者、官员三重身份,苏轼在扬州的半年多时间里既是扬州知州、又是社会名人、文坛大家,他充分参与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到之处留下的影响无处不在。当我们逐步了解了苏轼复杂多样的社会角色与社会活动,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作为一个真实鲜活的人的存在。其次,马教授从苏轼的“政事日常与人格品味”出发,以具体事件为例展现了苏轼人生的多个侧面。一方面作为理性实干的地方官员,苏轼真正为百姓着想,请求朝廷宽免关税、准许漕船空时运货、取消劳民伤财的百花会等的一系列举动,践行了他的民本思想和执政理念;另一方面作为机智风趣的文学大家,苏轼在扬州期间的文学创作与交游酬唱活动充分体现了他一贯的风流文采。再次,马教授分析了苏轼的“追和陶诗与吟赏实践”,苏轼极为推崇陶渊明,追和陶诗的系统性、全面性可以说前所未有。但苏轼并非一昧地复制陶诗,同样是表达平淡,陶诗蕴藏着宁静,苏轼则有着深深的无奈。虽然在精神上与陶渊明相沟通,但行动上并未效仿,苏轼的一生始终在求仕求官中奔波,他在逆境中发掘生活的魅力,迷茫与困惑中追求审美超越。最后,马教授总结:“历史人物是生成的,而非认定的”,从政治制度、社会角色与社会活动的视角观察文人,从在扬州的政事日常和文学酬唱探索真实的苏轼,对于我们研究苏轼这样的文化名人,阐释其丰富人生的经历并与中国历史文化相联系具有要的启发意义。

讲座结束后,郑劭荣教授对马教授的发言进行了精炼的总结,郑教授认为马教授的研究视野极其开阔,将历史文人放回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考察的研究思路和理念非常新颖。最后,马自力教授与在场的同学们积极互动,认真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讲座取得圆满成功。(图/文: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