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学术 > 科研团队 > 正文 >

科研团队—大跨度桥梁施工智能控制、智能监测与新材料新结构技术

团队带头人:颜东煌教授

依托学科:土木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大跨度桥梁施工智能控制

超大跨度斜拉桥自适应无应力构形控制理论及应用;混凝土斜拉桥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施工智能控制技术;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性能研究与施工控制技术;混凝土箱梁桥的防裂机理和控制技术;大跨度悬索桥的精细化分析方法与施工控制技术。

2)桥梁结构模型试验、损伤评估与智能监测技术

大跨桥梁结构模型试验;不锈钢芯板梁试验;混凝土桥梁损伤程度评估;基于人工智能与声发射的混凝土桥梁损伤在线监测理论与方法。

3)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研究与结构加固技术

大跨径PC箱梁桥腹板UHPC弯剪修复相容调控机理与可靠性设计方法;UHPC制备优化;钢纤维与UHPC黏结性能;UHPC加固主梁性能。

4)水下超长悬浮隧道结构的振动与控制技术

水下悬浮隧道结构的动力学建模;悬浮隧道管体与锚索空间耦合振动;洋流作用下超长悬浮隧道涡激振动。

团队简介:

团队带头人及团队成员多年来一直从事桥梁结构设计理论/试验和工程控制应用、桥梁结构声发射技术应用、损伤评估与智能监测技术、超高性能混凝土理论与实践、水下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等方面的研究,团队科研素质良好。团队依托土木工程实践与新材料、新结构技术,力图解决桥梁工程领域具有前沿性、原创性的实际问题,推动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为我国实现交通强国的目标夯实基础。近年来,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交通运输部西部科研项目等的资助下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桥梁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应用、非线性单元的构造、正装结构的非线性理论和斜拉桥的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的关键技术方面建树颇多,在斜拉桥基础理论与大跨桥梁施工控制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团队以荆州长江公路大桥、荆岳长江公路大桥、赤壁长江大桥、嘉鱼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为契机,采用自创的大跨度桥梁自适应无应力构型控制理论与方法,解决了中边跨无配重平衡施工、单双节段组合循环施工下的钢混组合结构内力分配、大刚度边钢箱梁内扭控制和顶推主梁栓接合龙等多项技术难题,为大桥高质量建成保驾护航。团队公开发表SCI论文和国内权威刊物在内的学术论文近30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20余项、发明专利10余项,标志性成果有超大跨径斜拉桥施工全过程受力调控理论及其应用技术研究(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混合结构斜拉桥设计方法、关键结构及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团队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

团队带头人:

颜东煌教授主要从事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理论与应用,混凝土斜拉桥设计理论与合理设计状态研究,大型结构模型试验,混凝土箱梁桥的抗裂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1989年开始,通过斜拉桥、拱桥、悬索桥和混凝土梁桥等各种大跨度桥型的实践,以施工控制为依托,研究特大型桥梁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主持完成的工程案例有长沙湘江北大桥、湖北荆州长江大桥、鄂黄长江大桥、湖南益阳茅草街大桥、贵州六圭河大桥、长沙三汊矶湘江大桥、贵州平寨特大桥、贵州北盘江大桥、湖北荆岳长江大桥、湖北嘉鱼长江大桥、赤壁长江大桥等二十多座特大型桥梁。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和国内权威刊物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3本,完成各类科研项目三十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交通部首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任中国公路学报、中外公路、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学报等期刊编委。1999年获得交通部第二届吴福——振华交通教育奖励基金青年教师奖,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党员,2006年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全国师德标兵称号。

团队建设目标:

进一步合作发挥团队当量效应,通过5年艰苦攻关,力争在大跨度斜拉桥基础理论与施工控制关键技术、桥梁结构模型试验、损伤评估与智能监测技术、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加固技术、水下超长悬浮隧道结构的振动与控制技术等方面形成突出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和较强的竞争力,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团队整体学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形成更为合理的人才梯队,获得一批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力争进入国家或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序列,或在国内相同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

1)新增主持国家级研究课题2项以上,团队年均研究经费300万元以上。

2)团队成员以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3)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或在学校认定的一级期刊上发表或被SCI收录论文30篇以上;或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出版学术专著2部。

4)团队成员指导的研究生在学校认定的一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或被SCIEI收录论文10篇;或指导1-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获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

5)组织团队成员每年参加6-8人次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

建设成效:

1)团队发展与平台建设

团队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人才引进和团队成员的培养工作,推荐、支持学术骨干申报人才称号及项目,逐步形成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科学思想活跃、专业优势互补的国际化、博士化、工程化的学术创新团队。在团队科研条件和实验室平台建设方面,加强新增的桥梁与建筑绿色建造和维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巩固南方地区桥梁长期性能提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桥梁工程安全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地位贡献力量。

2)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

本团队在建设期内围绕大跨度斜拉桥基础理论与施工控制关键技术、桥梁结构模型试验、损伤评估与智能监测技术、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制备技术、水下超长悬浮隧道结构的振动与控制技术等研究主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研究取得了系列标志性创新成果。在SCI期刊和国内权威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0余篇),申请与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4项,团队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主梁疲劳演变机理与评估方法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扁平多室薄壁箱梁复合受力下的扭转性能研究大跨径PC箱梁桥腹板UHPC弯剪修复相容调控机理与可靠性设计方法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参与赤壁长江大桥、嘉鱼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多项。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 Reserved 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土木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