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带头人:王磊 教授
依托学科:土木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桥梁智慧运维
(2)桥梁病害诊治
(3)工程安全风险防控
(4)工程不确定性量化
批准时间:2020年3月23日
1、 创新研究群体的构成
创新研究群体现有成员22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人、省部级人才12人,学术带头人为青年长江学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研究骨干包括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
群体所有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75%以上具有海外工作一年以上的国际化背景。群体学科背景包括土木工程(学科比例为6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比例为32%),研究方向涵盖桥梁可靠性分析及耐久性评估、桥梁健康监测、物联网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博士生导师8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7人。群体45岁以上人员为3人,35岁到45之间人员为14人,35岁以下5人,人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群体具备较强的科技攻关能力。
2、 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
(1)创建了损伤服役混凝土桥梁承载力评估新方法。基于材料→快速锈蚀构件→实桥构件→实桥破坏性试验的系统研究,揭示了超载、锈蚀、材料老化与损伤等影响下桥梁服役性能演变规律,攻克了老化损伤桥梁承载力评定的若干关键技术难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发展了恶劣风环境下风-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理论。构建了考虑气动力耦合、抖振力空间相关性等影响的风-车-桥耦合系统振动分析方法,提出了风和随机车流作用下大跨度桥梁疲劳可靠度评估新方法,提高了桥梁结构和车辆动力响应的预测精度。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研发了桥梁缺陷信息智能处理新技术及传感器网络新系统。创建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桥梁缺陷信息智能处理新技术,实现海量数据自动采集、识别及分类;研发了多项传感器网络的原型系统,包括基于SENSE,TOSSIM,OMNET++的传感器网络仿真平台,相关成果入选ESI高被引。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4)提出了基于时变可靠度理论的桥梁抗力评估新体系及维修加固新方法。建立了服役桥梁抗力退化预测及其更新模型,实现了多源信息的综合利用;提出了基于时变可靠度理论的桥梁维修加固新方法,确保了桥梁的服役安全。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 创新研究群体的建设目标
群体将以构筑国际化学术团队为基础,注重学科交叉,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力争培养或引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国家级人才1-2人,新增省级人才称号3人;以高水平科研课题为载体,获得国家、省部级项目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建立路网桥梁群运营安全风险防控系统,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论文40篇、申请及授权专利12项,培养研究生34人;搭建学科交叉融合的先进科学研究平台,逐步建立与完善学科交叉体制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著名大学和知名学者形成密切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