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天地 > 学生就业 > 就业指导 > 正文

小心五花八门就业陷阱

2010-12-23

小心五花八门就业陷阱

每年5、6月份,正值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为了不让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落入形形色色的招聘陷阱,上当受骗,现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骗局现象告之你们。

陷阱一:高职诱惑

作为应届毕业生,很多人将个人资料公开于各大招聘网站上,以求得用人单位的赏识。但这却可能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制造陷阱的机会。

文科学生小李一天接到一家保险公司的电话,被告知她已经被公司录取为“储备经理人”。小李在兴奋之余有点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啊?但她还是兴冲冲地去了该公司。到那儿才知道,原来该公司从某招聘网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自己。经过一番培训后,小李弄明白了,自己要做的是保险业务员工作。小李所学的专业是与文字打交道,与保险业没有任何关系,而不善言谈的她竟然被业务经理夸成是“见过的最适合做保险的毕业生”,令人哭笑不得。类似情况还有,一家服装公司要招聘营销助理若干名,很多同学都去了,结果就是招业务员,工作是销售服装。

提醒:目前很多公司招聘业务员都是到各招聘网站搜集应届毕业生的资料,以高职加以诱惑。对于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招聘伎俩,毕业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实力,从基础做起,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要轻信高职诱惑。

陷阱二:骗培训费

一家招聘网站的“职场速递”栏目日前发布了某公司招聘软件开发人员的信息,毕业生小王觉得招聘要求与自己的条件比较吻合,便致电这家公司。不料一问才知,要获得这份工作要先交纳6000元,接受该公司指定的培训中心为期3个月的“软件开发技术与规范培训”。

小王询问了培训内容,发现都只是些软件开发中较为基础的技术,便表示自己熟悉这些知识并持有相关资历证明,是否可以用考试代替培训。然而对方却说:如果要上岗,就必须先接受培训。小王又提出想上门看一看,对方明确表示了拒绝,随后挂了电话。小王觉得很奇怪:培训的目的无非是培养员工的能力和知识,既然自己已经满足这些条件,为什么一定要花一笔数目不小的冤枉钱呢?

提醒:值得毕业生注意的是,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毕业生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至于培训费,一般由公司担负。不少具有欺骗性质的公司,都以培训为由骗取培训费。因此,大学生们在找工作时,看到要收培训费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培训费不能白交。

陷阱三:“皮包公司”

毕业生小张曾收到一个房地产公司的电子邮件,被通知面试。由于小张并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为安全起见,他决定上网先查一下。让小张惊讶的是,他搜索后发现该公司居然用同一个电话、地址注册了4个“公司”,涉及医药、保险、建材等不同领域。该公司给求职毕业生的待遇异常优厚,而招聘信息中对于学历的要求竟然是中专以上即可。该公司以低学历招聘求职毕业生,却提出付相当高的工资,值得怀疑。后来经了解,该公司早就不存在了。

提醒:毕业生如果接到一些自己并不熟知或者并未投放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应该事先向有关部门查询、核实该公司的真实情况,并上网搜索一下该公司的网站,确定其规模与用人需求,然后再去进行面试。另外,一些以低标准将毕业生招进来并承诺高工资的公司,很值得怀疑。

陷阱四:泄露住宅电话一应届毕业生李某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求职简历”,收到来自“某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回信,让其重新填写一份更详细的“个人简历”,内容包括“详细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等。

可几天后,该毕业生竟接到一个自称是市公安局刑警的电话,称其手机电话号码与一案件有关,要求该学生关机3小时。李某信以为真,照做关了机,10分钟后经同学提醒,他打了个电话回家。果然,已经有人给其家里打过电话,称李某因与他人发生争执受了重伤,现需紧急手术,让家里赶紧电汇4万元至某账号,骗局这才暴露无遗。

提醒:有的毕业生在网上填写个人简历时,将自己的家庭住址、住宅电话等信息填写得都很详细。这些信息一旦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往往会给本人惹出很大麻烦。因此,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们无论在网上,还是招聘会上应聘,最好回避自己的家庭电话。

对此,求职毕业生们应该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接到一些自己并不熟知或者并未投放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应该事先向有关部门查询(比如拨打当地区号+114电话号码反查等)、核实该公司的真实情况,并上网搜索一下该公司的网站,确定其规模与用人需求,然后再去进行面试。

毕业生要勇于说“不”

国家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抵押金、保证金等费用,如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收取各种费用,求职毕业生就要勇于说‘不’。一个遵纪守法的单位才能有发展前途,如其不遵守国家的规定,对其向求职毕业生许下的承诺也应打个问号。如今毕业生找工作较难,就业压力较大。但毕业生在主观上还是要保持冷静,才能客观地审视对方的情况。

诸如此类的招聘陷阱数不胜数,希望广大应届毕业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真假招聘的意识,通过正规渠道取得面试资格,切忌因一时求职心切而上当受骗,以免落入形形色色的招聘陷阱。


附件:

上一条:大学生增强就业能力的几种途径
下一条:毕业生个人办理报到证、户口迁移证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