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项目简介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世界“经济生态圈”欣欣向荣,中蒙俄三国签署的《万里茶道共同申遗倡议书》成为其重要助力,而湖南段是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在数字媒体艺术大环境下对“一带一路”视域下“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进行数字艺术探索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用数字创作再现万里茶道湖南段上风雨廊桥段的历史故事,助力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借万里茶道申遗打造湖南茶文化线路旅游经济带,让湖湘文化遗产“走出去”。
(二) 研究目的
l 研究目的
1、“万里茶道申遗”是“一带一路”倡议在生活中的呈现
始于18世纪初,延续了近2个世纪的万里茶道,北跨长城,穿越蒙古,经西伯利亚直通欧亚大陆腹地,途径大小二百多座城市,绵延1.3万公里,是一条以运输茶叶为主的中蒙俄之间的重要国际商道,它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中国连接世界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外交部所属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演讲中指出,万里茶道是联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同年9月,习主席又提出著名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构想。
从国家公布的“一带一路”倡议愿景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道来看,万里茶道是我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蓝图的重要构成部分,万里茶道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见证着文明的历史交流与国际互通,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万里茶道由中蒙俄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更将不断赋予古老茶道新的内涵,推动万里茶道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
2、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是湖湘文化遗产“走出去”的契机
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能够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申请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的发展。目前中国已有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而湖南只有武陵源(1992.12)和中国丹霞-湖南崀山(2010.8.2)两处世界自然遗产,这对有着丰富文化遗产和文化底蕴的湖南是一个遗憾。借助万里茶道申遗可以让湖湘文化遗产“走出去”,对接“一带一路”扩大湖南的国际影响力。
湖南段作为万里茶道起始段和货源地,是跨地区和跨国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通道。万里茶道湖南段开始于十九世纪中叶,终止于二十世纪初,但是湖南与蒙古、俄罗斯的茶叶贸易历史起始于十一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终止。通过万里茶道的传播交流,湘茶逐渐成为湖湘文化与中原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碰撞融合的媒介,又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互惠的见证。
按照交流道路的地理空间属性,湖南段遗产由古梅山区域陆路段、资江水路段、洞庭湖区域段和临湘市境内段四个部分构成。各段的遗产结构较为连续和完整,并且保存了丰富的遗产内容,也急需以申遗为契机进行整体保护和传播。
3、借万里茶道申遗打造湖南茶文化线路旅游经济带
万里茶道申遗成功后,所有相关城市会列入世界旅游组织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观测点。湖南可以借鉴扬州大运河申遗的经验,纳入更多相关的文化遗产,打造一条茶文化交流的文化旅游线路。
文化线路遗产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和整体文化意向特征,正如位列《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的“对话之路”和圣地亚哥朝圣线路的“宗教与文化交流”,万里茶道线路的整体结构概念必然是“茶文化的交流之路”。湖南省不仅是万里茶道的起始段和主要货源地之一,其与蒙古、俄罗斯的茶文化交流历史远超过万里茶道时期,可以上溯到北宋,下延到建国初期。湖南的茶道遗产也极其丰富,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突出普遍价值,而且与湖南的山水环境结合,资江与洞庭湖航线为主的交流路线保持了较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形成了以水路为主为后,陆路为辅为先,“从马背到船舱”的特殊运输模式。
曾经,湖南的茶文化通过万里茶道传播到蒙古和俄罗斯,形成其民族特殊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也带回了西方宗教价值观。茶贸易促进了沿线城镇建设和建筑艺术的兴盛,许多美轮美奂的风雨廊桥和茶亭点缀在茶道沿线,中西合璧风格的天主堂和福音堂也随茶商在聂市镇生根。此外,湖南省与万里茶道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不少,包括茶产品的制作工艺、茶歌茶戏等民俗文化、茶诗茶赋等文学作品。
省内申遗专家组也提出,以中俄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全面调研万里茶道湖南段文化线路遗产,详细分析其价值与结构,打造一条国际影响力的湖南茶文化旅游“遗产廊道”,带动周边经济,精准扶贫。
4、探索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
世遗评委、国际古迹遗迹理事会共享遗产委员会主席西格费瑞德·安德斯先生说:“申报世界遗产,要发出声音,这非常重要。申遗首先通过宣传发动公众的力量,提高社会公众对遗产价值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申遗对象的存在。”湖南段是万里茶道的主要货源地和起始段之一,也是全段遗产价值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湖南段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沿线的码头、古道、茶亭等文化遗产正在快速消逝当中,系统研究和整体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根据初步调研统计,与万里茶道功能相关的古道、古街、古桥、茶亭、码头、茶厂茶行等不可移动文物约有149处,还有茶具茶器等大量可移动文物和黑茶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产于山区,采摘后的粗茶首先要用马帮或挑夫沿“茶马古道”运到岸边城镇加工,再以木排或船走水路运出湖南。自然环境不仅决定了运输方式,还造就了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船工们传唱的麻溪排歌、资水滩歌等。
安德斯说,一般来说,世界遗产申报之前需要有很多的出版物,并产生影响,比如说书籍、视频等,如果没有广泛的宣传,那么世界遗产申报成功是不可能的。目前湖南省政府和益阳市都非常重视万里茶道申遗,部分学者也在积极研究相关的策略,但在宣传传播方面的成果还比较少。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运用新媒体技术及数字化手段来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已是一种世界潮流,也更易让受众互动。项目组经过调研,拟以动态和数字展示为主,提取典型素材创作万里茶道湖南段的申遗宣传数字艺术作品,让万里茶道建筑遗产看得到,茶道故事听得见,历史文化留得下。
作为在湖南就读的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播湖湘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视域下“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数字艺术作品设计与研究》项目,探索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希望为万里茶道申遗助力,共同守望精神家园,为“数字湖南”的建设和湖湘文化遗产“走出去”尽绵薄之力。
(三) 研究内容
l 研究内容:
1、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粉丝”效应)方式研究
新媒体时代,基于爱、正义、共同爱好和经历,灵活而有效地采用多种社会性工具联结起来的“粉丝”群是不可忽视的传播对象。本项目将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媒介的特点和优势,利用数字电视、网站、互联网等等,不仅将文化遗产的传播从平面传播向交互立体传播转化,也可以将文化遗产传播的内容从表面化向深度推进,进行全方位呈现, 使得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大范围地学习和传承,并最终通过“粉丝”效应圈传播至极。
2、 万里茶道湖南段数字艺术创作素材的提取研究
现确认位于资阳区的三台塔和安化县的大安村古村落、鹞子尖古道、永锡桥、唐家观古镇、安化早期茶厂建筑群、缘奇桥等8个点列入万里茶道湖南段的申遗点。它们是呈线状、群体的动态遗产,有许多创作的素材需要整理和挖掘。
如安化第一茶厂,清代制作红茶黑茶的飘筛车间、储存茶叶的百年木仓一直在使用,整体保存完好,活态传承了手工制茶技艺。其生产的“湖红”曾与贵州茅台酒一起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去年百年老厂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录。
因此项目组需要经过大量调研和文献检索,同时实地考察走访研究,提取合适的素材进行后续数字化创作。
3、 分析传统文化传播数字作品的成功案例,研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项目组将在研究时期搜集整理传播传统文化的优秀数字作品,进行分析和学习借鉴,研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中央台的专题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我在故宫修文物》,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和加拿大华裔石之予执导的奥斯卡优秀动画短片《包宝宝》就给了项目组很多灵感。
在学校《专业考察》课程中,指导老师也带我们参观了西安博物馆、敦煌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其中运用三维动画、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过程相关数字宣传作品也是重点研究学习的对象。
4、 创作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宣传数字艺术作品,助力申遗。
本项目将以动态和数字展示为主,创作万里茶道湖南段的申遗宣传数字艺术作品(拟结合微视频、绘本、交互设计等方式)。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万里茶道建筑遗产看得到,茶道故事听得见,历史文化留得下。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l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4年6月,丝绸之路申遗成功,首开跨国联合申遗先河。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连通欧亚的国际商贸通道。2013年3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他作了《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特别指出:17世纪的万里茶道是联通中俄两国“世纪动脉”。
习主席的演讲唤起海内外对这条古道的关注,当年7月,以历史学家冯天瑜、皮明庥等为首的十余位武汉地区专家学者委托《长江日报》发出动议:中俄两国应联手万里茶道申遗。当年8月武汉市启动重走中俄万里茶道活动,专家、记者一行以自驾方式用57天时间寻访中、蒙、俄三国24个万里茶道沿线节点城市,最终抵达圣彼得堡。2014年10月25日“中俄万里茶道研讨会”在汉召开。中俄万里茶道沿线17座城市市长、代表,共同签署《中俄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武汉共识》,一致同意:各方共同努力,申请中俄万里茶道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汉签署《武汉共识》的17座城市,湖南安化位列其中。
2015年11月湖南益阳推进会讨论通过《万里茶道文化遗产遴选条件》。2017年万里茶道国内段沿线8省文物部门和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申遗预备清单文本正式提交国家文物局。其中,湖南推荐遗产点包括安化茶厂早期建筑群等8处,备选12处。2018年10月在安化举办了“第六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俄罗斯、蒙古、白俄罗斯以及我国茶叶行业专家深入交流,积极推动安化黑茶国际化进程。
项目组经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安化万里茶道的宣传创作目前只有文字资料、媒体报道和部分茶企业的宣传片,还没有整体的关于申遗宣传作品,属于新媒体的创作还是一片空白。这与气势磅礴的万里茶道申遗不相匹配,也给项目组提供了良好的创作契机。
l 国、内外发展动态:
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数字化文化遗产”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十余载的发展,主要在对以古遗址、古建筑、古石窟、古村落以及古代壁画、造像、绘画、文献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和在对古乐曲、传统剧目、民族民风民俗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复制、复原、4D影像体验、数字影像记录、VR、AR再现等方面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2011年6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强调:“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这是国家第一次在法律层面明确开展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近年来, 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应用也越来越广,特别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展览盛况空前。2006年至今北京故宫陆续完成了各个大殿建筑的数字测绘工作,为真正呈现“数字故宫”做了最后的准备工作。目前故宫的网站已能为观众提供资讯、导览、时空漫游、资料搜寻等多方位信息服务,数字化程度已在国内博物馆中领先。再如数字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敦煌博物馆,运用全景摄影、虚拟现实等手段,为公众游览和学术研究提供双方面数字信息。此外,河姆渡文化遗址、武陵地区文化遗址、圆明园遗址等文化遗产管理单位都在大力推进数字化保护方案和研究。数字化保护已成为文化遗产负责部门的共识。
由此可见,运用数字化手段来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已成今后的大趋势,数字化手段保护的优越性和便捷性将得到更好的发扬。项目组成员也将学习借鉴优秀的数字媒体技术和传播方式,讲好万里茶道湖南段的故事。
(五) 创新点与项目特色
l 项目创新点
1、 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强。对于万里茶道申遗工作,目前各省的重点都在梳理和整理文化遗产地点以及遴选过程,针对申遗文物的保护传承和对公众的宣传还很少,本项目选取万里茶道湖南段的申遗宣传进行数字化作品呈现,研究内容颇有创新性和前沿性。
2、 表现形式的综合性高。万里茶道湖南段的核心是安化,目前能看到的宣传品只有一些文字资料和部分茶企业拍的宣传片。而万里茶道湖南申遗点是呈线状、群体的动态遗产,单一的表现形式难以诠释其价值,尤其对于一些逝去的故事更需要新媒体技术的加入,本项目将根据调研提取典型素材创作申遗宣传数字艺术作品,拟结合微视频,绘本、交互设计等多种数字技术形式。
3、 研究视角和成果的针对性强。本项目是在“一带一路”和“万里茶道申遗”背景下,选取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宣传为研究对象,探索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助力申遗的研究视角和成果针对性是很明确的。
l 项目特色
本项目是在“一带一路”和“万里茶道申遗”背景下,选取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宣传为研究对象,探索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展示和传播,助力湖南万里茶道申遗,让万里茶道建筑遗产看得到,茶道故事听得见,历史文化留得下。同时也是响应湖南省政府《数字湖南规划》和《数字湖南建设纲要》要求,进行大胆尝试创新。
(六) 技术路线、拟解决的问题及预期成果
l 技术路线
1、本项目拟采用的几种研究方法
(1)实地调研法与文献资料法相结合
本项目将深入实地调研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点,特别是安化县,收集第一手资料,并结合传统文献检索、网络搜索的方式,将资料科学归类整理,将万里茶道湖南段文化遗产的价值特征、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脉络梳理清楚,从中提取适合数字化表现的素材。
(2)案例分析学习法
本项目将在导师带领下搜集分析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的数字宣传作品,借鉴其优秀传播方式;分析整理一批优秀的宣传传统文化的数字艺术作品,学习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参观优秀的数字化博物馆,学习虚拟交互设计的场景呈现。
(3)实例论证法
本项目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科学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前面的研究和学习,将提取的数字化素材进行创意设计实践。
l 拟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的实施目标主要是为了助力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如何用新媒体技术方式讲好茶文化故事,传播传统文化,是项目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调研挖掘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点的文化价值,进行数字化素材提取研究;
2、 学习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的数字宣传作品,借鉴优秀传播方式;
3、 对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现有的宣传成果进行调研分析,为填补其数字化宣传空白打好基础;
4、 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如VR、AR、动画软件等),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助力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工作。
l 预期成果
本项目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科学方法展开研究和创作,重点学习如何用新媒体技术去恰当呈现传统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学习技能、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会明显得到提升。
预期成果设想:
1、 提取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点的典型素材(第一茶厂、风雨廊桥、古村落群等)为主要创作内容,设计制作申遗宣传数字短片。(拟结合微视频,动画、绘本等技术形式);
2、 设计制作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数字宣传片相关衍生产品,将价值符号具象化;
3、 后期将创作成果通过多平台宣传展示推广,让大众更多了解“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同时也将在导师指导下和湖南段申遗专家组建立合作关系,更精准的为申遗助力,将所学成果服务于社会。
(七) 项目研究进度安排
l 项目研究进度
本项目组已赴安化进行过实地考察和调研,项目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一起参观了安化第一茶厂,走访了茶马古道和风雨廊桥,对万里茶道湖南段的动态文化遗产有了一个初步浅显的认识。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提取了数字化表现素材,实地考察过程中拍摄部分照片及视频进行剧本辅助创作。
本项目预计在一年内分六个阶段完成研究设计
1、2019年度:
(1) 第一阶段(2019.5-2019.7)外出查阅资料,广泛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提取数字化表现素材;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方式及受众期许,分析成功案例,与指导老师进行讨论,进行数字作品创意设计。
(2) 第二阶段(2019.7-2019.10)逐步完善数字作品的文字稿本和分镜头稿本,同步进行数字建模和人物原型设计
(3) 第三阶段(2019.10-2019.12),完成外景素材拍摄。
2、2020年度:
(1) 第四阶段(2020.1-2020.3)按照分镜稿本将前期素材和数字交互内容融合制作,初步完成申遗宣传数字作品及衍生品,并搜集意见整改补漏;
(2) 第五阶段(2020.3-2020.4)整改完善最终作品,并进行小范围推广;
(3) 第六阶段(2020.5)对创作成果宣传推广和项目验收总结。
(八) 已有基础
1. 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
l 项目前期研究积累
本项目准备工作较为充分,从2018年10月开始,为查阅收集关于“万里茶道”的文献、图像影像及相关资料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分析了一些成功的数字艺术作品案例,并已着手研究设计实践的前期工作。
本项目组已赴安化进行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参观了安化第一茶厂,走访了茶马古道和风雨廊桥,对万里茶道湖南段的动态文化遗产有了一个初步浅显的认识。
在《分镜头稿本》、《影视拍摄与制作》、《三维动画》等相关课程中指导老师已经与我们联系项目进行了多次沟通,项目组成员之间也进行了多次讨论协商。导师做出了方向性的引导,拟定了项目运行的初步创意方案,一同探讨国内成功的“申遗”项目,为我们提供了创意的方向与基础。
l 已取得的成绩
项目组5人已进行分工,搜集了万里茶道湖南段和安化茶文化大量文献资料,目前已制定初步工作方案,包括调研走访问卷设计、探讨数字艺术作品的呈现形式;根据历史文献故事和图文资料,着手数字素材提取,开始作品设计创作。
2. 已具备的条件,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方法
l 已具备的条件
(1) 取得了湖南省文化馆(含“省非遗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项目组成员扎实的技术支撑,指导老师丰富的指导经验;
(2) 省会长沙的地利之便,网络、图书馆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丰富的资源;
(3) 项目组对于选题、方案策划及推进做了充分的研究,研究基础扎实。
l 尚缺少的条件
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指导,关于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的数字化创作尚属空白,部分实地影像资料及照片资料比较缺乏,给项目提供的借鉴较少。
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点的空间跨度给项目组实地拍摄带来挑战。
l 解决方法
精心遴选典型地点进行拍摄,访问原住民,观察其保留的老照片、老器物,提取其“精气神”进行方案优化,突出创意进行数字化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