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系简介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学校的主干学院和国家电力行业人才培养的传统基地之一,始建于1956年长沙水力发电学校电力科,历经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电力系、长沙电力学院电力工程系。2003年,融合原长沙交通学院、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自动化专业等办学力量建制成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50余人,其中教授26人、副高职称5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8人,海外留(访)学教师56人;有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杰青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8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17人、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湖湘学者”特聘教授19人。拥有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智能电网协同创新育人教师团队”,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监控创新团队”,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智能电网故障监控研究生导师团队”。
学院拥有从本科至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现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路与系统2个学科方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电气工程、电子信息、机械、工程管理等4个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和机器人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平台,其中,国家级平台(电网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平台20余个,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平台6个,建设有《电子技术基础》、《电路》、《电力系统分析》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14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3个专业为“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年来,学院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在内的纵向、横向科研项目600余项;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在内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获发明专利1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0余篇,被SCI、EI和ISTP三大国际检索收录800余篇;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公开出版专著13部,出版教材30余本。
学院聚焦电力行业,立足学校实际,凝练特色,逐步确立了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基于铸造国内一流的电气信息类工程人才的“弱电与强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院与企业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立足“过程育人、文化育人、科技育人、实践育人”,打造了“立足基层电力公司开展的与专业实习紧密结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近年来,在校学生获得“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特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科技竞赛奖励200余项。
学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各层次毕业生2万余人,涌现出了一大批企业(政府)高级管理人才、劳动模范、创新能手和专家学者、自主创业典型。
二、2022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1.学历构成: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共196人、本科生共788人(其中应届666人,往届延长学制87人)。
2.性别构成:硕士研究生中男生151人,女生45人;本科毕业生中男生626人,女生162人。
3.专业构成:2022年我院研究生毕业生共涉及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共5个研究生专业。本科毕业生共涉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共4个本科专业。
培养层次 |
专业 |
总人数 |
男生人数 |
女生人数 |
研究生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0 |
6 |
4 |
电气工程 |
144 |
111 |
33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9 |
7 |
2 |
控制工程 |
31 |
26 |
5 |
交通运输工程 |
2 |
1 |
1 |
本科生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44 |
428 |
116 |
电子信息工程 |
61 |
47 |
14 |
自动化 |
126 |
112 |
14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57 |
39 |
18 |
三、毕业去向
1.毕业情况:截止2022年9月,我院2022届毕业生总共有984人,学院总体就业率为92.81%。我院硕士研究生全部毕业,硕士研究生中196人,共就业193人,研究生总就业率为98.47%;本科毕业生788人中(含延长学制),共就业704人,本科生总就业率为89.34%。
培养层次 |
专业 |
合计 |
总人数 |
总就业人数 |
百分比(%) |
硕士生毕业 |
小计 |
196 |
193 |
98.47%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0 |
10 |
100.00% |
电气工程 |
144 |
143 |
99.30%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9 |
9 |
100.00% |
控制工程 |
31 |
29 |
93.55% |
交通运输工程 |
2 |
2 |
100.00% |
本科生毕业 |
小计 |
788 |
704 |
89.34%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44 |
474 |
87.13% |
电子信息工程 |
61 |
59 |
96.72% |
自动化 |
126 |
120 |
95.24%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57 |
51 |
89.47% |
合计 |
984 |
897 |
91.16% |
2.毕业生就业情况往年对比变化:
3.去向分布:细分为签就业协议、劳务合同、继续深造、灵活就业、出国留学、自由职业、其它(包括待就业或无就业意愿和拟深造)七个指标进行图标分析,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四、升学情况
我院2022届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硬上线188人(含保研),考研上线率为27.57%(2021届为27.57%),较2021届上升率上升2.4%。
其中考取“双一流”高校或“985/211”工程院校前10的高校名称及录取人数分别如下:华北电力大学录取16人,湖南大学录取17人,华南理工大学录取6人,西南交通大学录取1人,中南大学录取10人,北京交通大学录取1人,华中科技大学录取2人,西安交通大学录取2人,广西大学录取4人。考取本校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为43人。
五、就业情况
1.行业分布: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就业主要行业集中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75人,制造业69人,建筑业13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人。
单位行业 |
人数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275 |
制造业 |
69 |
建筑业 |
1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3 |
批发和零售业 |
3 |
军队 |
2 |
2.单位性质:
研究生毕业生中,125人到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单位就业,2人到科学研究设计单位就业,6人继续攻读博士,4人到建筑行业就业,17人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单位就业,39人到其它企业就业。
本科生毕业生中,275人到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单位就业,239人到其它企业就业,188人升学,2人参军入伍。
毕业生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调查数据显示,2022届毕业生总体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度为92.43%;其中44.59%的毕业生工作岗位与专业非常相关。可见,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倾向于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且有大部分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能找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
3.典型就业单位:2022届毕业生大部分就业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行业,主要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任职,总计275人。在2021届研究生开辟出到国防军工科研单位就业,而2022届则是又开辟出了一部分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扩宽了就业途径与就业。
2021届(研究生) |
2021届(本科生) |
序号 |
签约单位名称 |
人数 |
序号 |
签约单位名称 |
人数 |
国家电网共88人 |
国家电网共146人 |
1 |
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56 |
1 |
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88 |
2 |
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7 |
2 |
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8 |
3 |
山东省电力有限公司 |
6 |
3 |
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7 |
4 |
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6 |
4 |
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4 |
5 |
河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5 |
5 |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4 |
6 |
重庆市电力有限公司 |
2 |
6 |
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4 |
7 |
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2 |
7 |
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3 |
8 |
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1 |
8 |
山东省电力有限公司 |
3 |
9 |
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9 |
青海省电力有限公司 |
3 |
10 |
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10 |
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3 |
11 |
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11 |
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2 |
南方电网共16人 |
12 |
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2 |
12 |
广东电网有限公司 |
12 |
13 |
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2 |
13 |
广西电网有限公司 |
3 |
14 |
北京市电力有限公司 |
1 |
14 |
云南电网有限公司 |
1 |
15 |
河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
|
|
16 |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15 |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
3 |
17 |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16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 |
18 |
蒙东电力有限公司 |
1 |
17 |
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 |
2 |
19 |
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18 |
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2 |
20 |
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19 |
长沙湘计海盾科技有限公司 |
2 |
21 |
四川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20 |
长沙长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2 |
22 |
天津市电力有限公司 |
1 |
21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2 |
23 |
重庆市电力有限公司 |
1 |
22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2 |
24 |
西藏电力有限公司 |
1 |
23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1 |
25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1 |
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1 |
26 |
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1 |
25 |
常德市水利局 |
1 |
南方电网共38人 |
26 |
大唐华银攸县能源有限公司 |
1 |
27 |
广东电网有限公司 |
22 |
28 |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
1 |
28 |
海南电网有限公司 |
5 |
29 |
湖南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 |
1 |
29 |
广西电网有限公司 |
4 |
30 |
湖南娄底冷水江市布溪电力局 |
1 |
30 |
云南电网有限公司 |
3 |
31 |
湖南神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1 |
31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
2 |
32 |
湖南省湘江商业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1 |
32 |
贵州电网有限公司 |
2 |
其中,2021届研究生开辟多科研单位就业,主要有: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长沙湘计海盾科技有限公司、长沙长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等军工科研国企单位。
2022届(研究生) |
2022届(本科生) |
序号 |
签约单位名称 |
人数 |
序号 |
签约单位名称 |
人数 |
国家电网共72人 |
国家电网共139人 |
1 |
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46 |
1 |
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74 |
2 |
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8 |
2 |
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12 |
3 |
山东省电力有限公司 |
2 |
3 |
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6 |
4 |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4 |
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2 |
5 |
河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4 |
5 |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6 |
重庆市电力有限公司 |
2 |
6 |
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2 |
7 |
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2 |
7 |
甘肃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8 |
四川省电力有限公司 |
4 |
8 |
山东省电力有限公司 |
6 |
9 |
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2 |
9 |
青海省电力有限公司 |
4 |
10 |
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10 |
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3 |
|
|
|
11 |
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2 |
南方电网共9人 |
12 |
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3 |
11 |
广东电网有限公司 |
9 |
13 |
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
|
|
14 |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1 |
12 |
广东大唐国际潮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1 |
15 |
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2 |
13 |
湖南河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1 |
16 |
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3 |
14 |
济南博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1 |
17 |
四川省电力有限公司 |
2 |
15 |
芯启源(南京)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1 |
18 |
天津市电力有限公司 |
4 |
16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1 |
19 |
重庆市电力有限公司 |
5 |
17 |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1 |
20 |
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5 |
18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2 |
|
|
|
19 |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1 |
|
|
|
20 |
深圳市紫光同创电子有限公司 |
1 |
|
|
|
2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1 |
|
|
|
22 |
大唐衡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1 |
|
|
|
23 |
大唐华银攸县能源有限公司 |
1 |
|
|
|
24 |
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1 |
南方电网共30人 |
25 |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1 |
27 |
广东电网有限公司 |
22 |
26 |
威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1 |
28 |
海南电网有限公司 |
2 |
27 |
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
1 |
29 |
广西电网有限公司 |
4 |
28 |
湘能卓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1 |
30 |
云南电网有限公司 |
2 |
29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1 |
|
|
|
30 |
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1 |
|
|
|
其中,2022届研究生开辟多科研单位就业,主要有: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威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威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河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芯启源(南京)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军工科研国企单位。
4.地区分布:从地域上看,我院毕业生服务湖南本省及周边省份以及两广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学生较多,尤其在本省就业的学生约占总就业人数的1/3。北方省份如北京、天津、河南等省份就业人数相对较多,具体毕业生就业人数地区分布如下图所示。
5.学生薪酬:
通过问卷调查、电话普查及走访调研统计发现:
2022届本科毕业生见习期薪酬分布在4001-5000元的比例为18.35%,5000-6000元比例为36.38%,6001-7000元比例为19.62%。
2022届研究生毕业生见习期薪酬分布在5001-6000元的比例为6.3%,6001-7000元比例为32.4%,7001-8000元比例为46.5%,8000+元比例为10.5%。
毕业生薪酬满意度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对薪酬感到比较满(69.5%),表示满意的毕业生占比19.3%,非常满意占比9.2%。总体来说,毕业生的薪酬福利满意度为92.59%。毕业生就业单位提供社会保障数据显示,96.7%的毕业生所在单位都提供了基本社会保障,其中超过62.26%的企业除提供五险一金外,还提供了其他保障和补贴。
6.籍贯与就业区域关联度:
在2022届本科生就业704人中,湖南生源共467人,湖南生源省内就业的有259人,占55.46%;就业于两广地区(广东、广西)的有50人,占10.71%;就业于全国其他地区的有158人,占33.87%。
六、用人单位反馈
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1.1单位规模
调查研究数据显示,规模在100人以上的单位占94%,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单位数量最多,占比为52%。
1.2单位性质
用人单位性质分布数据显示,国有企业(47.32%)、其他企业(15.47%)、继续深造(28.20%)。
1.3单位行业
用人单位行业分布数据显示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9.30%)、制造业(7.20%)、信息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4.4%)。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
2.1毕业生能力总体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9.7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其中非常满意占比47.28%。
2.2毕业生能力评价
毕业生能力评价主要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素质评价,学院毕业生相比同类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优势评价。总体上来看,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的评价较高。
在能力评价中,专业技术能力、学习能力、执行力评价较高;个人素质方面,诚实守信、待人真诚、乐于助人等评价较高;同类高校毕业生相比学校毕业生的优势评价中,学习能力、敬业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评价较高。
3.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评价
3.1对学院人才培养的评价
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9.50%,满意度评价较高。
3.2对学院人才培养的反馈
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表明,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应在“加强实习实践,提高应用能力”方面加大力度,占比达40.47%;其次是“夯实专业知识与技能”(占比31.76%)。
3.3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服务的评价
(1)就业服务总体满意度
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学院的总体满意度非常高(99.30%),不太满意的仅占0.07%。
(2)各项就业服务满意度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总体来看,用人单位对学校的就业服务满意度较高,毕业生参加宣讲会的积极性需要加强。
3.4对学院就业服务的反馈
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应在“加强校企沟通”、“加强宣传力度”和“提升服务态度”这三个方面来加强就业工作,这三方面的比例分别占到46.00%、23.00%和16.00%。可见大部分用人单位希望能和学校加强沟通、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市场需要的人才。
七、学院特色亮点
1.学院专业特色特点
学院具有优秀的教学和研究平台,包括“电网输变电设备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力机器人技术”分室、“大数据驱动的能源互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基于分布式光储的能源互联网运行与规划”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电网安全监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学科研究平台;有“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电力特种机器人”等3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有“清洁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湖南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有“电力生产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湖南华自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南省电力公司实习基地”电气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5个国家级教学平台;有“湖南省电动交通与智能配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气信息类专业”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控制”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分布式发电及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智能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检测与控制技术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等优秀实验平台,建设有《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等湖南省精品课程。
学院聚焦电力行业,立足学校实际,凝练特色,逐步确立了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基于铸造国内一流的电气信息类工程人才的“弱电与强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院与企业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立足“过程育人、文化育人、科技育人、实践育人”,打造了“立足基层电力公司开展的与专业实习紧密结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建设有“心情驿站”(湖南省首批特色成长辅导室)、“网络E家”微平台(2016年湖南省网络文化精品项目)、“智能电力设备监控技术创新团队”(2014年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在校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科技竞赛奖励200余项,其中包括“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12项,省特等奖5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金2银4铜,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11项、二等奖10项、省一等奖37项;本科生申请专利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
2.学院就业措施亮点
为了圆满完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我院提出在“五个精准”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学院就业工作。
2.1.精准定位,在毕业生就业既定目标达成上下功夫。
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强化责任,层层落实学院就业目标管理责任制,完成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推进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就业服务氛围。“一对一”推荐学生,动员全院教师参与就业工作,加强对各教学系抓学生就业工作的考核,将各专业学生就业率作为系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2.2.精准建档,在制订毕业生就业个性化方案上下功夫。
切实增强就业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精准排查,对暂未就业毕业生建立就业帮扶档案,详细摸清每一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深入了解毕业生特点及需求,分类指导,实行每名未就业毕业生“一人一台账、一人一方案”,通过“面上覆盖”、“跟踪预防”、“重点突破”等方式开展个性化的指导与推荐就业,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
2.3.精准推荐,在毕业生就业推荐的针对性上下功夫。
高度重视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该群体调研排摸和数据分析,做好工作研判。全面细致了解未就业学生情况,帮助学生合理定位,再详细指导简历制作等应聘技巧,点对点向用人单位推荐。有针对性地联系有自动化、轨道和电子专业毕业生需求的优质企业,重点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轨道信号与控制专业女生进行分类指导、优化就业结构、实施师生结对、精准推荐。
2.4.精准施策,在毕业生就业途径的拓展上下功夫。
学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2021届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方案》、2021届就业困难毕业生“五个一”帮扶制度等措施推进学院就业工作。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学院开发“科研助理”岗位32个,引导学生到学院研究所、科研项目和教师创办的公司灵活就业。推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部分未就业毕业生去建筑行业、智能制造、交通信息等行业就业;同时加强轨道、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就业力度,在智能制造、计算机行业、电子行业领域上下功夫,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匹配度。
2.5.精准指导,在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持续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确保就业服务做到“放假不放松,离校不离线,服务不打烊”。针对学生在求职中遇到职业规划、简历修改、就业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及时指导。充分利用学校云就业平台、学院就业微信公众号、毕业班年级群、微信群等渠道线上发布招聘信息。做好教育部“2021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云就业线上视频双选会宣传。
学院采取精准排查、分类指导方式,通过“面上覆盖”、“跟踪预防”、“重点突破”等方式开展个性化的指导与推荐就业,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对延长学制学生的就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对毕业生群体调研排摸和数据分析,做好工作研判。全面细致了解毕业生情况,帮助学生合理定位,指导简历制作与应聘技巧,点对点向用人单位推荐。有针对性地联系有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需求的优质企业,重点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轨道信号与控制专业女生进行分类指导、优化就业结构、实施师生结对、精准推荐。
学院出台的毕业生就业实施方案和针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制度等措施推进学院就业工作。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引导学生灵活就业。推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部分毕业生去建筑行业、智能制造、交通信息等行业就业;同时加强轨道、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就业力度,在智能制造、计算机行业、电子行业领域上下功夫,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匹配度。同时持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确保就业服务做到“放假不放松,离校不离线,服务不打烊”,做好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云就业宣传。针对学生在求职中遇到职业规划、简历修改、就业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及时指导,充分利用学校云就业平台、学院就业微信公众号、毕业班年级群、微信群等渠道线上发布招聘信息。
八、结束语
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就业工作是一项需要动情用心、实实在在献身的工作;是一项永保初心、不忘肩上重要使命的工作;是要耐住性子、积极服务于单位和学生的工作。
以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有关精神为指导,在学校招生就业处和院党委领导与关怀下,我院将进一步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以加强我院学生就业指导、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深化校企合作为工作重点;以加强和提高就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规范就业管理为工作保障;以强化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同时,以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服务力度,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就业管理,规范就业行为,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