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网:高校创新创业怎么做?教育部解码“双创”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们的共和国走过70周年,科技兴国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要想走好我们90后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就要勇于投身到科技报国、创新创业的历史大潮当中。”创新创业优秀学生代表倪俊说。

  当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如何让新时代大学生跑出“双创”中国加速度?今天上午,教育部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相关情况召开发布会,揭开答案。

  2.8万门金课、3.84万个项目

  “双创”“破壁”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自2015年5月,国办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教育部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建基地、开‘金课’、强实践”当处C位。

  吴岩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建设了19个高校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了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央财政共支持8.8亿元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区。

  同时,全国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线上线下“金课”并组建相应师资人才库。据悉,目前已经开课达2.8万余门,选课人数近630万。“金课”更注重创新性和挑战度,通过有机融合知识和能力培养,让学生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独立思维。

  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不仅要靠“金课”,更需要在实践中习得。早在今年7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重点支持直接面向大学生的内容新颖、具有一定创造性和探索性的训练和实践项目。吴岩表示,今年已经有118所部属高校、932所地方高校的3.84万个项目立项。与此同时教育部还举办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创,多方位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此外,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钟志华介绍说,为了促进获奖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教指委已发起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产业投资联盟,并联合青岛市地方政府,搭建了“政、产、学、研、用、投、金、创”平台,全面孵化好项目,“破壁”人才培养模式。

  以赛促创,以赛促教

  “百国千校”创新创业“奥运会”开花结果

  作为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年举办以来,已走过四载芳华。

  记者在发布会上得知,10月12日,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将拉开帷幕。800多所高校的8000多名学生将齐聚浙江大学,进行激烈角逐。

  本届大赛“升级”在何处?据吴岩介绍,第五届大赛全新构建了“高教、职教、国际、萌芽”四大板块。其中,特设了面向高中生的萌芽板块,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人,深刻理解未来不仅能选择从业,还能创新创业。

  此外,本届大赛规模创历史之最,有来自全球五大洲的团队报名参赛,参赛项目和学生数接近前四届大赛的总和。其中,国际赛道有来自120个国家和地区、1153所学校的6000多名大学生参赛,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百国千校”世界大学生“双创奥运会”。

  吴岩透露,五年以来,大赛孵化了一大批高质量创业项目,"我们做了一个调研,赛后成立公司的项目中,近90%是赛后第一年成立,有一半左右的公司完成融资,19%的项目完成5000万以上的融资。实践类项目2018年的年收入在5000万以上的占比为13%,最高的项目年收入突破2亿元。”

  作为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总冠军,北京理工大学倪俊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双创”故事: “2016年,为了保障我们研制的军用无人机向陆军首长亮相,几名学生驾驶货车运输高压电池从北京往返黑龙江塔河,穿越大兴安岭森林,往返6天6夜,无惧生死考验。”在倪俊看来,艰难的实践过程却为他带来了坚定信仰和顽强意志,最终化为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

  钟志华表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创新创业教指委将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本质。

  或许正像吴岩司长在最后感慨的那样,双创教育不仅仅是一场大赛,也不仅仅是一场活动,而将成为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

上一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新创业教育汇... 下一条: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深化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