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滚滚的浓烟、凶猛的火势以及热浪的侵袭,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临危不惧,顺利地躲过劫难重获新生?而有的人急于生还,想一步迈出死亡地段,结果却适得其反,早早毙命?在这其中,逃生心理起着重要作用。
要想在大火中安全逃生,除了平时要学习一些自防自救常识之外,还要努力克服逃生中的某些心理误区。逃生中的心理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惊慌心理、习惯心理、趋光心理、外散心理及盲从心理。
(1)惊慌心理
在火灾中感到恐惧是人的一般习性,惊慌就是人在极度难忍、充满恐怖的环境下造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逃生时,惊慌心理可导致一些不合理的非理性行为,结果经常是不幸的。例如有的人面对浓烟不知所措,从高楼跳下而丧生;有的人见了大火,只顾向相反方向奔逃而不管是否有出口;在火灾现场往往发现死者蹲踞在屋角或把头伸入橱柜内,这些都是由于惊慌恐惧而导致的非理性行为。惊慌一开始只是个别人的非理性行为,但由于惊慌带有传染性,很快会波及众人,而且非常迅速,常常可导致不可抑制的恐惧心理,往往发生不必要的重大伤亡。
(2)习惯心理
这种心理常表现为人们只会朝经常使用的出入口和楼梯疏散,即使那里已挤成一团,堵塞了出口,还是争相夺路不肯离去。一方面是因为灾祸降临,人们挤成一团,以解除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所处环境的不了解,对其他出口没有把握,甚至不了解安全疏散出口包括哪些楼梯和门窗。特别是楼房火灾,一般人听到火警,往往习惯往下跑,而遇上烟气又会慌忙向上跑,烟速为3—4米/秒,大大超过了人上楼速度,就在这种往返之中,贻误了逃生的最佳时机,甚至丧生。例如,在旅馆或剧场发生火灾时,一般旅客和观众都习惯从原入口逃生,很少找其他出入口和楼梯疏散。出于习惯心理,有的人即使是在自己居住的场所,在原出路被烟火阻塞无路可走时,才去寻找其他疏散出路,但常常为时已晚。
(3)趋光心理
人有向光的习性,所以有趋向明亮方向和开敞空间的本能。例如,当旅馆有烟气在走廊弥漫时,若走廊一端黑暗、一端明亮,则人们一般向明亮方向疏散。趋光心理有时是有益的,但如果身处陌生的火灾环境中,盲目地拼命朝有光亮的方向逃跑,很容易误入危险境地,如建筑物里的“袋形走廊”,十分危险。
要避免误入危险逃生路径,就必须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当我们进入一个比较陌生的建筑物中,就要到走廊看一看报警器、疏散出口和楼梯的位置,这种细心是很必要的,只有养成习惯,心中有数,才能在关键时刻救我们一命。
(4)外散心理
起火时,人的求生本能促使人一般总想向室外跑,这对低层的、结构简单的建筑物还可以,但对高层的、结构又较复杂的建筑物来讲,这种想法是不太现实的,因为身处较高楼层或比较复杂结构的环境中,人们跑到室外需要较长时间,反而会贻误逃生的时机。所以,在火灾中一心只想外散逃出去有时并非上策,在无路可逃时,就要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难,等待消防队的到来。当然,即使选择避难间避难,也只能是暂时的,目的在于及早疏散出去或是被安全救援,所以在选择避难的同时应做好下一步的考虑和准备。
(5)盲从心理
盲从心理是惊慌心理的延续,表现在火灾危险中失去正常判断能力,没有主见,随大流、不顾后果。比如一窝蜂地跟着人群盲目地跑,至于跑向什么地方,能不能跑得出去则根本不知道;比如不知所措的程度急剧增加,见人从楼上往下跳,便跟着一起往下跳,至于跳下去是什么后果则不管了。准确地说,这种盲从心理导致的行为已算不上是一种正常的逃生了。许许多多群死群伤火灾的发生,都与这种盲从心理带来的消极后果密切相关。
综合以上几种逃生心理的分析不难看出,在逃生中,心理上一旦走入误区,也就相当于人在火场中闯入误区一样危险。要想在火灾中安全逃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消防意识、掌握一定的自防自救知识外,还要努力克服种种心理障碍,从心理误区中尽快走出来,培养良好的逃生心理素质,在逃生的关键时刻引领自己走进安全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