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如海,衔草难报
教泽流芳,倾我至诚
近期,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开展2022-2023年度
“师德标兵”评选表彰活动
10位教师荣获
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师德标兵”称号
他们分别是
叶群山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韩艳土木工程学院
邓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
田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张新华经济与管理学院
朱恩文数学与统计学院
易学尧建筑学院
钟芙蓉马克思主义学院
宁淑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丽云体育学院
我们将连续报道标兵们的先进事迹
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近
第七位师德标兵——田红
田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2022-2023年度师德标兵。
一次选择,跨越十六年,她投入全部身心,只因这里有她热爱的事业;投身教改,她埋首教学一线,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三尺讲坛;醉心科研,她二十余年如一日般躬身“能源高效利用及清洁燃烧”相关研究,致力于将“能源荒地”开垦成“能源绿洲”。
2007年,田红从东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怀抱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回到家乡湖南,进入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从教。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大力推广,田红将自己的研究由博士生时的原始能源煤代气,逐渐转向更加清洁高效的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虽然可再生,但在热解过程中会产生氮氧化物,在二次利用时易转化为有害气体。为了实现氮的定向转化,田红对芒草、玉米秸秆等生物质的热解过程展开了研究。
探索过程中,田红关注到催化剂是调控生物质热解中氮转化的关键因素。为了探明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产物中氮含量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田红及其团队采用实验研究和密度泛函理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碱(土)金属、分子筛等催化剂对富氮生物质在热解过程中燃料氮迁徙转化的影响,为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的氮调控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从而实现对生物质能源的高值化利用。
除生物质能相关研究外,田红还将目光聚焦于能源燃烧技术。在一次阅读国外文献时,她发现了一种无焰燃烧技术,既能有效节省燃料,且排放氮氧化物较少,具有节能和环保的特点。田红带领团队以甲烷混氢等新型及多元燃料为研究对象,考察CO₂稀释率对无焰燃烧的影响,为无焰燃烧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填补了国内这块研究的空白。
潜心投入到科研事业的田红成果斐然。近年来,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余项,其他项目20余项。仅近三年在能源领域权威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一区文章13篇。
严以律己,是田红的做事守则,贯彻在教学上,她同样精益求精。
在开设新课程时,她力求将知识细化具化,备课时常常加以巧思,注入新知。如在准备《燃烧学》这门课时她通过视频、图表和实例等多种形式来说明燃烧原理,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视角分析了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实现的途径与燃烧原理的关系,积攒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教学中,田红善用与实践相结合的发散式教学方法,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学生创造有疑必解,体验生动的课堂。《锅炉原理》这门课程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站煤粉锅炉,田红在授课过程中偶然提及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学生对这一内容十分好奇。她还带领班级学生至学校新能源大楼的循环流化床模型实地观摩学习,现场讲授工作原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负荷调节性能好等优点。
备课上课之余,田红还积极投身本科教学实践平台的搭建。为了让学生把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真正运用起来,田红带着学生深入电厂实习实践,领着学生到电厂各个车间察看,近距离观察锅炉运行情况,经常一待就是一整个白天,几圈下来汗已浸湿整个后背。
近些年电厂出于安全考虑对学生进厂实践有了限制,但田红坚持学生的实践经历“不能少、不能停”。她转变实践路径,开始依托学院“电力生产与控制”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国家实验示范教学中心,采用虚实结合,线上线下形式积极开展学生实习实践活动。
从教以来,田红致力于教改探索,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收获颇丰。她主持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开展了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锅炉原理》,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火电厂设备及运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燃烧理论与技术》等课程的建设。
忙,是田红每天的生活状态,而让她最上心的,是学生的事。
田红及团队每周都要分别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一到两次组会,雷打不动。课题组总共28位学生,每次组会每个人都要汇报上一周的研究进度、成果,以及遇到的难题。一次,学生朱睿在研究方向上陷入了瓶颈,田红第一时间发现了思路误区,她耐心引导朱睿并提供关键思考方向,还在组会结束后留下来和他一同探讨实验进展和解决困惑。面对课题组大家庭,田红对每位同学的学术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始终保持着关心与关注。
今年上半年,田红脚踝严重扭伤,无法独立行走,但她在短暂休息后,就重返课堂,靠学生搀扶着上下楼梯,单膝跪在椅子上坚持完成了课堂教学。谈及原因,田红莞尔:“我只是做好了一个老师的本职工作。如果少上几节课,学生就少学了很多知识。”
在田红的悉心培养下,她的学生也硕果频出,陆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了SCI一区13篇,SCI二区2篇,SCI三区4篇。和学生之间的双向奔赴,让田红忍不住开怀大笑:“看着我带的那些孩子们陆续成才,是我教育生涯里感到最幸福的事!”
科研路上,田红上下求索二十余年,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在能源研究领域锐意创新,不断深耕;育人路上,她勉旃不怠十六载,把真心注入教学,修葺着能动专业的桃李常青树。未来,田红将继续擘画清洁能源新图景,续写育人事业新篇章。
(图/文来源于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