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党委宣传部主办
  • 书记信箱:cslgsjxx@csust.edu.cn
  • 校长信箱:cslgxzxx@csust.edu.cn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智库>>正文

中国道路的辩证特质

2019年09月23日 01:33 来源:人民网

中国话语是中国道路的表达。在当代,中国道路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的话语表达是多样的,既有中央文件精神层面上的话语,也有学术界、理论界、新闻传播界的阐释性话语和宣传性话语。中国话语无论是其蕴含的内容还是表达形式,都必须全面体现或反映中国道路的辩证特质。这里的“辩证特质”,就是运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运动所揭示出来的内在逻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所具有的辩证联系和矛盾特征,同时也是中国道路的重要特征。

中国道路体现了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

列宁有一句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也充满了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的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空想而是科学,它反映了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科学预测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未来愿景。没有这种科学逻辑也就没有自觉的符合历史规律的社会主义运动。

中国社会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变为现实提供了土壤。在科学理论与中国实践的有机结合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进程彼此都得以发展、进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得到印证、丰富和发展,而中国社会发展因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取得巨大成就,并减少了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和代价,迅速缩短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现代化程度上的差距。实现上述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相统一的主体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这两个逻辑相统一的现实基础是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目标的伟大实践。

中国道路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展开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推进的,也是在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中生存和发展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追求正义事业的历史选择性。从世界范围或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运动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道路,也是一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道路。中国实践以其特有的方式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形态发展的必然规律,或者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性中蕴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性。社会主义是正义的事业,它的旗帜上鲜明地标示着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如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才能获得世界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包容性。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存的当今世界发展格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孤立于人类文明发展大道而“特立独行”的,也不是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而丧失自己原则和特色的。我们在独立自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坚持开放,面向世界,学习和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学习和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继续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来观察世界、研究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人类的共同价值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推进和进入新时代,是21世纪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又一华丽篇章。我国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中国道路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伟大的正义的事业既是不可阻挡的,又是历经坎坷、充满曲折的。这种曲折性既表现在它是长期艰难探索和实践的结果,又表现在它的未来也并非一帆风顺,要继续“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多重意义上的伟大革命、伟大创举。它的成功,是以长期艰难的探索乃至挫折为代价的,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之所以会有这种艰难性,一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经验或模式可以借鉴;二是由于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遭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导致旧中国社会矛盾复杂、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三是由于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并存与较量,各种敌对势力和反动的社会力量的存在与干扰。因此,在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凯歌行进的同时,又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未来还将经历严峻的挑战,还将经历深刻的社会革命,还将迎来无数次艰巨而伟大的斗争。

中国道路体现了守正与创新、连续与飞跃、传承与借鉴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守正”体现在: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到了一脉相承,保持了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连贯性、一致性。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探索和创新中呈现出阶段性的飞跃发展。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提出和实验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从设想基本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到绘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蓝图,从改革开放开启的新时期到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向纵深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活力还来自于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厚土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根。任何有长久生命力的社会有机体都是不能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而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当代中国的崛起得益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得益于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学习和吸收。没有继承就没有延续,也就没有创新的基础;同样,没有借鉴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创新。

自觉把握上述辩证特质的每一个方面,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素,有助于我们完整地阐释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郝立新,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23日15版)

链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923/c40531-31366866.html

上一条:新知新觉:把艰苦奋斗作为精神底色 下一条:有的放矢:以党史和新中国史铸魂补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