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普及化、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信息化等特征。
近日出台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时代国情世情,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的重大部署。
如何让教育现代化的胜景早日在教育大省湖南绘就?《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付宏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高校的现代化水平不仅决定了教育现代化的高度,而且是支撑国家现代化、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高校发展的根本方向重要使命。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部署中,高校应把握根本遵循、紧扣重点、补齐短板,在立德树人、内涵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狠下功夫。
立德树人: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就是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最根本的任务。事实上,立德树人也是在中国几千年教育史中不断得以深化和发展的优良传统,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观点。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就提出“立德”,并将其作为人的首要追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立德树人的成效是评价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指标,离开了立德树人这个核心,就丧失了教育的根与魂。
立德要躬行,不仅在专业学习实践中立德,还要在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培养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他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观,也为立德树人指明了方向。
当前,一些高校不同程度重理论灌输、轻实践锻炼和劳动教育,对学生中存在的懒惰、涣散、懈怠等现象及“一屋不愿扫,却想扫天下”的心态缺乏足够重视。高校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应注重将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品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葆有蓬勃朝气和奋发状态。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把日常养成教育和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强化校园劳动体验,要求学生每学期到专业领域最基层一线开展两周以上社会实践和劳动体验,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品格、坚定理想信念。
科学管理: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全面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这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义,更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以量的增长为主阶段转变为以质的提高为主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其核心就是内涵建设。可以说,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与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同源同构的。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从根本上就是要解决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这一矛盾具体到高校,主要表现在现有资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引领社会发展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展现。主要原因是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落后,没有激发出应有的发展活力。
从近期对高校巡视的反馈来看,内部治理能力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短板。高校要扭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这个“牛鼻子”,通过深化改革,克服经验主义和守成思想,攻克制约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各种机制体制顽症。要真正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在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积极借鉴世界高水平大学先进经验,强化战略管理,优化治理体系,打造扁平、集约、高效、廉洁的内部管理体系,让教师们安心教学科研、学生们发奋学习创新,推动高校稳健发展。
服务社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
服务社会既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是其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题中之义。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支撑和带动国家的现代化。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对接好、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出路。
省委书记杜家毫在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调研时指出,高校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找准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与全省发展大局的结合点,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参与我省产业发展的火热实践。
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建设为湖南高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弥足珍贵的战略机遇,高校应当将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与促进湖南高质量发展统一起来,聚焦绿色能源、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制造、洞庭湖治理等湖南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积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体系、科研攻关方向。一方面,要在创新湖湘文化、提升湖湘文化魅力上下功夫,努力将湖南红色基因植入大学生的思想灵魂;另一方面,要在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和思想智库优势、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和科技成果产出上下功夫,广泛深入开展产教研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通理论到实践、实验室到工厂、校园到产业园、科学技术构想到人民美好生活的通道,为湖南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新的引擎,在服务湖南高质量发展中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系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链接:https://cms.voc.com.cn/hnrbdzb/article.php?kid=1378551&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