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
学风建设是大学办学过程中的不懈追求和主题,优良学风的形成与历久不衰,是造就优秀育人环境的根本和追求卓越的基本保证。学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确立了基本遵循和努力方向。
为谁学,怎样学
为谁学是学风建设的永恒主题。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就学风建设而言,同样存在为什么人学习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回溯历史,青年马克思郑重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的崇高理想,少年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改革开放之初的北大学生率先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今天,大学生应该用“青春梦”激荡“中国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怎样学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怎样学具体表现在学生对待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具有时代特色和主体差异。我国古代重视向先生请教,坚持“传道授业解惑”的统一;重视相互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躬身践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注重“知行合一”,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受到追捧,出现翻转课堂、慕课等新的教学方式,探究性、讨论式、研究型学习日益流行,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重作用。
把握学风建设规律
就学风建设而言,当前需要我们把握学风建设的规律,主要处理好下述五对辩证关系。
在建设主体上,处理好“一元”与“多维”的关系。从狭义上来看,学风一般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但学风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统一整体,离不开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共同培育,教师教学风范、学术风气、学校文化氛围等,共同构成了学风建设的丰富内容。
在建设内容上,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所有高校的共同要求和价值遵循,但是高校一般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几类,在学风建设上要坚持分类推进,譬如研究型大学更加强调探索与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建设方法上,处理好“重点”与“全面”的关系。党风决定着我国高校发展的根本方向,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切实根基;校风是党风、教风和学风的直接表现,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教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核心,对学风建设具有引导作用和主导地位;学风建设是党风校风教风的最终目的,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在建设环境上,处理好“机遇”与“挑战”的关系。互联网给学风建设带来了诸多利好消息,比如海量的学习资源、丰富的学习方式、极高的学习效率、互动的交流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会分散他们的学习精力、滋生学习惰性、提供失真信息等,从而对学风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在建设目标上,处理好“当下”与“长远”的关系。学风建设意义重大、问题不少,因此要有刻不容缓、马上就干的“时不我待”的坚决态度,不拖延、不推诿、不懈怠;同时,也要看到学风建设具有传承性、恒久性和反复性,需要踏实苦干精神,树立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久久为功”的境界与情怀。
一切从办学实际出发
发挥党风的价值引领作用。党的领导是我国高校的鲜明底色和本质特征,高校以党风带校风促学风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高校领导班子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用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引领学校政治方向;自觉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贯彻“三全育人”理念。
传承校风的历史文化基因。校风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沉淀和固化下来的传统和风格,具有涵养心性、陶冶情操、激励抱负的积极作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一所气象行业特色高校,近60年来形成了“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优良校风,被誉为“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为国家发展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
发挥教风的育人主导作用。曾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提出了著名的“从游说”,把师生比喻为大鱼和小鱼,认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校风、教风、学风之间的密切联系由此可见一斑。
注重朋辈教育的辐射作用。古语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朋辈教育又称同伴教育,是一种利用朋辈开展分享活动的教育形式。学风建设不能靠空洞的说教,必须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积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放大朋辈教育的示范作用。
借鉴世界名校的有益经验。哈佛大学的校训提出“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热爱学习、努力上进的精神风貌。斯坦福大学推行“荣誉考试制度”,让每一位学生用诚信考试来捍卫自己的名誉与尊严。耶鲁大学则提出“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能坐第一排就坐第一排”等具体要求。
总之,从办学实际出发,把握学风建设的规律,并回馈到办学实践之中,积极指导学风建设,将有利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更好地完成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任务。
(作者:管兆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0日
链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1010/c40531-3033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