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旧_理论之音

◇ 当前位置:首 页 > 正文

冯刚: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的学科意义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06日 来源: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随时代步伐,紧扣实践导向,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充实了丰富的历史宝库,积淀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口述史以其鲜活的人物性、深厚的情感性、内蕴的实践性成为与官方史料相辅相成的宝贵财富。全方位挖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史料,汲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中的充足养分,对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史研究,强化学科历史支撑;总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规律,丰富学科理论研究内容;紧扣理论与实践契合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史研究以强化学科发展的史实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30余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迅速,成效明显,已经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一个富有特色和充满活力的重要新兴学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史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研究兼具厚重感与情味性,有文字记载的文献档案是一方面,凝结于人们脑海记忆的口述历史是另一个方面,二者结合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史研究的完整疆域。基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属性与综合特质,仅仅关注文献档案的史料记载并不能最为全面和充分地反映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创新研究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口述史的研究方式,回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余年的历程,总结学科发展30余年的经验,有助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史研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支撑,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此外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20世纪四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现代口述史学,相关研究经验得以不断积累。而且随着近年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口述史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相关研究范式也在不断完善。因而在此学术研究趋势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也需要做好必要的借鉴,充分发挥口述史研究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史研究,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基础与文化底蕴。

口述史既包括口述的研究方法,又包含历史性的研究内容,是寓人、事、环境于一个场域的研究形式,集主观性情感认知与客观性历史事实于一身,整体上区别于文献历史,又与文献历史相辅相成。一方面,口述的资料既能对文献资料进行验证与深化,也能对文献资料所未能涉及的部分进行补充完善。运用口述史的方法,往往能挖掘到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填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中的个体视角阐释,当事人和知情人的口述回忆也是还原那段历史的重要方式。此外,通过口述史的方式还可以与一些文本资料相互支撑和检验,提升对史料的文本自觉。这对于深化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史而言,无疑是一个新颖且有效的方式。另一方面,口述史研究的重要途径就是访谈形式。口述史研究从本质上说就是采用一些以访谈为主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见证人、当事人等的访谈,多角度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脉络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录音机、录像带、网络音频、视频存储设备等现代多媒体设备不断发明并更新升级,这使得访谈内容能够以更鲜活和完整的形式记录和保存下来。因而,在当代社会,口述史记录工作是更加便利和准确的,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提供了时代契机与技术支持。

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历史而言,口述史在挖掘和抢救史料方面所具备的其他研究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作用,是新时代深化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史必须予以重视的。首先,充分运用口述史的研究形式,及时挖掘、整理、保存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手历史资料。它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史研究提供鲜活的资料和丰富的细节,在弥补文献资料不足的同时,与文献资料相互佐证,为后人保留更加全面、真实的历史记录。其次,以口述史的形式加强相关研究,还有利于丰富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史的细节,进一步了解重大文件及教育政策执行的实施过程,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史研究的质量。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中的老前辈大多亲身经历、见证了思想政治工作重大历史决策、历史会议和历史文件的撰写过程。对这些亲身经历的记录、挖掘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历史轨迹进行复原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科意义。最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将口述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谱系。由于两者在研究对象、具体内容以及实践目标等方面存在着一致性,挖掘出口述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口述史研究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学科的视野,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口述史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更新的方法尝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要从新的学术研究视角,动态性的社会历史资料,真切的人文情怀关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史料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支撑。

二、总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规律以丰富学科研究的理论蕴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探寻,以更好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是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与水平的必由之路。规律的探寻过程离不开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科学总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经验,深入探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律,渗透于梳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历史发展的系统研究过程中。梳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历史包括文献档案与口述史料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全方位展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历史全貌。然而,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梳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规律的研究主要是从文件的制定、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出发,从口述史角度出发的较少。因此,从口述史的角度出发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以更为鲜活的历史细节、更为生动的情感诉求,为深化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规律研究增添助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多年来,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理论到方法,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是制约学科发展的短板。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史梳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学术体系,可以进一步探寻学科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点。而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恰恰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可以说,这段历史鲜明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特点、思想内涵和实践特质。因此,加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也正是完善基础理论学术体系的重要内容。

口述史研究的方式主要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较之传统的文献档案形式,不仅具备历史的传承性,还具备建立在人文交互基础上的生动性与鲜活感。个体是社会的终极单元,社会是个体的存在方式。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相互映照、支撑。口述史一方面能补足传统文献记载历史的不足之处,丰富历史传承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展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文情感诉求,对于有针对性地总结历史经验与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意义重大。档案文献是对历史事件有限的成文记录,但大量影响历史事件发生的无形因素,在这些有形的档案文献中却难觅踪迹。那么历史规律的探寻过程就易于出现许多偶然性或难以把握的因素。以口述史研究的形式补充、完善、丰富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可以与官方史料形成互补,在实践中为各种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基层的声音,更好地服务现实。这就为探寻总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规律提供了更多人文与现实的视角。同时,口述史,在一定程度上是将口述素材转化为历史的过程。通过这一方式,将个体经历凝固成文本。它需要后期的整理与分析,并为补充必要的历史知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另外,口述史以人文互动基础,促使历史研究从静态的正史文献转向动态的社会资料挖掘,从专注于精英、高层与经典,向民众、基层与世俗过渡,也让相关历史实践、大众人物及普通群体的生活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为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研究内容提供了契机。

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身发展而言,基于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根本属性,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认知的发展规律与转变状态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口述形式与档案文献承载历史方式的差异性,口述形式特有的人文交互性,使得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口述史研究十分必要。口述史研究不仅可以弥补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资料缺乏的问题,还可以将一些比较模糊的记载进行补充和丰满,而且在口述史研究的整理过程中,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料进行梳理、鉴别、筛选的过程。尊重与重视人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在实践中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与实施环节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与针对性的重要方面。运用口述史研究的方式,更易于接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政策落实的一线亲历者与直接受益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文思想动态与情感观念转变趋势,科学总结体现人本属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规律,在实践中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基层的声音,更好地服务现实。同时,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的研究现状来看,首先,对于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历史的梳理仅停留在泛泛阐述学科设置、课程设置,教学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演进,研究成果尚需深入。其次,口述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领域的方法论研究也尚为学界研究空白,有待填补。最后,在具体时间范围内,结合重大历史实践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做相关历史经历者的口述史研究也仍需加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的研究是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内容的重要方面,不仅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研究、方法论研究等领域丰富研究内容,而且能从实践领域推动历史研究从专注于关键人物的发掘到对普通师生深层情感和观念探寻转变,也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人物及相关群体的生活进入学科研究的视野,使基础理论学术体系更加丰满充实。

三、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契合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伴随着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发展起来,又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与完善,实现理论的巩固与升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紧密互动,促使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原则,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拓展、在实践中深化、在实践中提升。口述史关联具体历史问题、历史事件的实践导向,以及连接的特殊属性,使得口述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结合点,口述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其本身也具备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中蕴含着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杰出历史人物的精神品格,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传统等,承载和传递出思想政治教育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核,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也呈现出行为规范的导向功能,包含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等育人功能以及正向的激励功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在重大事件和历史回顾中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统一逻辑,正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着力点。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坚持实践导向,有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政育人功能,切实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而口述史研究所面向的访谈对象具有相当的工作基础与实践水平,这使得口述史研究对于总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口述史研究,紧扣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把握实践导向,不仅有助于系统总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发展历程,寻求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逻辑关联,而且能够探寻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发展质量评价的有利契机,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发展提供改进策略。

口述史研究的资料收集手段主是访谈,访谈的设计,实施与完成是一系列的动态实践过程,相较于一般的访谈活动,口述史的访谈以收集受访者叙述的历史事件、历史活动为主题,因而这个过程具备关联具体历史问题、历史事件的实践导向,也承载着论从史出的特殊使命。就整个访谈过程而言,首先,访谈前的准备,一方面要明确选题与受访者,不仅要考虑到选题的合理性与价值性,而且也要根据选题考量受访人的选择,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时间资源、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采访者必须以具备相当的理论基础与知识水平为前提,才能避免所设计的访谈问题浅薄或无效,从源头上保障访谈结果的信效度。另一方面,要根据选题和受访者的确定来着手敲定采访提纲,组建由相关负责人、学术顾问、摄影与录音师、后期团队等构成的口述史采访团队,此外要进行相应的物资采买和器械检查。其次,访谈的实施过程既涉及提问的技巧,又涉及访谈氛围的营造等各种具体实操问题,因而这个实施过程是对访谈者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考量,在口述史访谈的过程中要注意环境、时间、礼貌等访谈细节,特别是要重视访谈过程的真诚与互动,它建立在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信任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到受访者的心情、情感状态、动机、政治地位等因素这也是衡量口述史访谈过程质量的重要依据,在提问时要对访谈内容和进度进行必要的引导,还要以虚心、真诚的态度对访谈进程进行管理。同时,口述史研究所面向的访谈对象具有相当的工作基础与实践水平,访谈成果不仅是理论成果,而且更具实践参考价值。从宏观层面来看,也是理论与实践成果的有机结合。最后,在文本转录的过程中,始终采取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将口述录音资料转换文字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中,要关注学术的标准、篇章结构、文字的严谨性等。此外访谈成果的整理、分析与信息的提炼总结,也必然要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因此,口述史研究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既是将采访者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将受访者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的过程。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是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逻辑内在统一性的重要方面,有助于扣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状况而言,口述史研究一方面可以使研究者从书斋走向田野,走进现实生活,走近历史人物、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通过访谈、对话等方式,获取那些无法从档案文献中获得的新资料,赋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新的维度,实现新的突破。另一方面,在交叉学科研究成为近年来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热点趋势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深化研究也需积极借鉴论从史出的原则,而深化口述史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有针对性地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既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需要,也是顺应当前学术视野下移趋势的需要。就具体实践价值来说,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重要社会事件的发生,也直接或间接地与大学生发生了联系,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了大学生一轮又一轮的思想热点,并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口述史研究的访谈手段,关照不同时期的大学生群体,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和质量在一线实际访谈和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对照过程中得到检验和评价。其次,在口述史的梳理和回顾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结合老问题研究新情况,把握真问题和真实际,在此基础上提升相关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在实践中得出的新经验将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石,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增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最后,口述史研究将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划设计、执行落实、调整完善等各阶段过程,这些成果可以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的基本素材,为工作评判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更好地发挥相关部门与机构的咨询作用,全方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四、创新丰富研究范式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现代化水平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我国当前全方位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现代化成为时代发展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作为一个实践命题,需要有丰厚的科学理论作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它的现代化进程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导向,聚焦实践前沿,把握实践需求,并寻求与之相对应的科学理论作支撑。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工程,囊括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决策的历时性变革效果、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共时性互动等多个方面。探索如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自身治理的长效发展,预见治理过程中的困境与问题,优化选择治理路径与模式,形成治理软件硬件的协调配合,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协同共进,都需要以史为鉴,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范式。因而,加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通过历史梳理和实践回顾,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的发展历程,寻求治理经验和发展规律,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较强的实践属性,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但是,长期以来,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一直未能深化。以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为研究课题,就是从历史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学科视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的模式探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创新意义。

口述史方法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相结合是集历史学、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学科视角与方法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模式。口述史的方法是口述人与采访人双向互动的建构模式,改变了以往仅仅是由学术人员单向研究的历史建构模式。口述史方法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相结合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也大有裨益,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口述史方法的研究不同于挖掘文献档案所记载历史的纯文本研究,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以文献资料为凭借,诸如设计访谈提纲,确定访谈框架,验证补充口述者的历史叙述等。这就在充分发挥文本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巧妙结合了交流互动式的实践调研考证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文本历史与口述历史的耦合性,拓宽了历史研究的思路与广度。第二,口述史研究的方法又是以历史为主题的特殊的田野访谈法,虽不同于一般田野访谈的实践主题,主要围绕历史事件与历史记忆收集资料,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主要还是在遵循历史取向的基础上,充分借鉴田野访谈的技巧和原则等,诸如坚持客观、中立、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原则。把握访谈过程中听与问的技巧,在口述史访谈过程中,做到听与问的适时转换,以听为主,给予受访者充分的叙述机会与时间,并灵活运用恰当的时间节点提问,以引导整个访谈对话的走向与节奏,最大限度地围绕调研的历史主题接收受访者提供的完整信息,以供文本分析与整理所用。这就为口述史研究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方法指导。第三,口述史的方法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种新的工作理念,将历史研究的纵深视角和个体经历的片段解读相结合,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史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结合。这有助于将口述史中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同时挖掘在口述史中那些鲜为人知的资料,将其中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特征的内容推广出去,使口述史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的综合性模式,为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研究与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与创新性的研究范式。

就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现代化水平而言,一方面,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良性治理,发挥治理主体的经验智慧,调动治理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发展治理主体本身是题中应有之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资料的采集涉及专家学者,更涉及普通群众。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不仅可以充分聚焦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在尊重治理主体平等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对话形式,挖掘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治理智慧与治理经验;而且可以充分调动治理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发动更多的学生通过寒暑假采访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的群众和政工干部,更加立体、多元地反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口述史,在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同时,通过积极参与口述史的访谈工作不断增强高校学生的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认识水平,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现代化提供不竭的历史经验与智慧支撑。另一方面,实现治理硬件软件的协调配合,也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现代化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治理硬件主要是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物质技术与制度政策体系,治理软件主要是围绕思想政治工作建构的组织生态与人文关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不仅要关注到思想政治工作宏观性、全局性政策的决策及其实施效果,还要注重学校的具体实施及师生对决策的反应,更要注重考察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重要人物与普通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口述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过程中,不仅要始终坚持尊重历史事实史实和坚持与时俱进相结合,在口述史的补充和帮助下尽可能还原真实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史;而且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将口述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和拓展凭借口述史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史研究的方法与渠道;还要将口述史的内容融入高校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利用口述史研究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增添生动性和实效性。因此,口述史研究的过程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硬件软件的协调配合提供了接口和契机,而且在研究细化深化的过程中,也将不断创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范式,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