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英瑾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2019年10月20日 19:05

20191019日晚,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英瑾教授应邀莅临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金盆岭校区4503会议室作了题为“人工智能研究并不是你想的那样”的学术讲座。学院党委易显飞书记、陈万球院长,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余乃忠教授,蒋显荣副教授、邓治文副教授等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聆听讲座,讲座由陈万球教授主持。

 

徐英瑾教授从科学训练与哲学训练的关系说起,对哲学工作的特征进行了概括:一是思考大问题 ,澄清基本概念;二是在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之间寻找汇通点,而不受某一具体学科视野之局限;三是重视论证和辩护,相对轻视证据的约束。徐教授认为,人工智能(AI)是科学,但它是科学界的一个异数,不排斥哲学且需要哲学的帮助。阿兰·图灵在其《计算机器和智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验”,对于“何为智能”这个大问题进行了追问,这篇经典哲学论文也是AI科学的先声。最后,徐教授从自身的哲学立场,对未来人工智能最需要做什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在场师生就“人工能为哲学做些什么”、“在未来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等问题与徐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余乃忠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点评。他指出,徐教授会通欧陆与英美哲学,学术视野开阔,学识渊博、语言幽默风趣、讲座内容丰富、富有洞察力与启发性,为我们在人工智能相关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启发。

                                                                                                                                (文、图/郭庆振  /文贵全)

        

附:徐英瑾教授简介

徐英瑾,男,1978年生,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是2006年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09年被上海市市委宣传部下属的东方学社评为“上海十大社科新人”,这是当年上海哲学界唯一入选者。

徐英瑾教授主要专长是人工智能哲学与英美分析哲学。代表作:《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与人工智能哲学的对话》(76万字,人民出版社2013年);《演化、设计、心灵与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30万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唯物论者何以言规范?——一项从分析形而上学到信息技术哲学的多视角考察》(41.9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曾两度获得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并多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