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5日下午2:30-4:30,湖南大学王兮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徐浩研究员两位青年才俊应邀在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云塘校区工三B318作了两场精彩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院长张跃飞教授主持,杨荣华院长、相关学科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5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王兮教授的报告题目为“Renaissance and Merging of Organofluorine with Hypervalent Iodine(III)(有机氟和三价碘的融合与复兴)”。含氟官能团在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结构中大量存在,并且含氟分子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发展氟化学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王教授详细介绍了自己通过银催化Sandmeyer-Type反应以及三价碘试剂中官能团的转移等策略,实现分子中三氟甲基等含氟管能团引入的高水平研究工作。
徐浩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铜催化的不对称C-C键形成反应研究”。徐浩研究员介绍了不对称催化构建手性(光学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意义,然后详细报告了自己在D-A环丙烷环化反应、[3+4]环化合成七元碳环、[3+2]环加成实现立体多样性合成以及不对称插烯丙基取代反应在细胞自噬抑制剂分子等方向的工作,为构建药物分子库和化学生物学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策略。
王兮教授和徐浩研究员精彩纷呈的报告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热烈掌声。现场师生就具体研究思路与学科交叉融合等问题与两位青年才俊进行了热烈讨论,气氛非常活跃。 此次报告会加强了青年人才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对外交流与学习氛围。(文:周俊 图:杨盛 审核:张跃飞)
报告人简介:
王兮,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 2013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有机化学专业,2014年在德国明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进入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开始独立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含氟官能团的引入、三价碘试剂中的自由基化学、过渡金属卡宾参与的偶联反应等。在国际著名期刊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和Acc. Chem. Re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1篇,总引用次数为1100余次,其中2篇为ESI高引论文,单篇最高引用340多次,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四完成人)、Reaxys PhD Prize Finalists、德国洪堡基金会博士后奖学金、Roche-RSC Student Travel Award。
徐浩,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同年被免试保送至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勇院士课题组,2014年10月加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理学研究所Herbert Waldmann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3月加入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开展独立研究工作。研究兴趣包括不对称催化反应方法学研究,天然产物和活性药物分子的合成,基于有机小分子的化学生物学研究。迄今为止,在国际著名期刊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德国洪堡奖学金(2015)、马克斯•普朗克博士后奖学金(2014)、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4年)、杨念祖冠名奖学金(2013年)、布劳恩奖学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