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2030碳达峰、2060 碳中和”这一重大战略部署,9月7-8日,第十届中国国际供电会议(The 10th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在长沙召开。
中国国际供电会议(CICED)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国家电力公司于2000年联合发起,每两年召开一次,致力于推动供电技术和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和人才成长,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0届。本次会议由国际供电会议组织中国国家委员会(CIRED CN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共同主办,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与能源分会(IEEE PES)、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等提供技术支持,《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10家业内知名期刊提供宣传支持。
本次会议主题为“新型配电系统助力碳中和(Innovative Distribution Systems for Carbon Neutralizing)”,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清洁电力供应网络,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校企在电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会议以线下加线上的形式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院所、高校等单位的电力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通过主旨报告、专题研讨会、论文宣讲交流等形式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共享经验和成果。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长林铭山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致开幕辞。国际供电会议组织主席Pierre Mallet,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国平,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祁和生,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杨庆新,湖南省科协副主席陈松先后致辞。
舒印彪在会议开幕致辞中指出,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已经出台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提出了实现“双碳”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这其中,能源电力是重中之重,其根本在于从能源生产侧和消费侧“两端发力”,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两个替代”,着力于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可靠、智能互动”的新型配电系统。因此,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配电系统的建设进度,不断提升配电技术装备水平,支持分布式、储能、电动汽车等多元负荷的快速发展。舒印彪最终总结到:“构建新型配电系统,要加快推进新型配电技术创新应用,提升配电系统数字化水平,积极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Pierre Mallet表示,配电系统正处于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之中,直接关系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能否最终取得实效。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进步,配电系统的升级获得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技术、区块链、量子计算、元宇宙等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Pierre Mallet最后希望与会代表通过交流研讨,以创新推动配电技术进步,助力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陈国平指出,在能源互联网发展愿景下的数字化转型,将在促进新能源发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全面提升电网消纳新能源的数据感知、采集传输、协调优化与运行控制能力,打造形成新能源全业务数据链,从而满足新能源并网、分布式能源的接入需求,继而为源-网-荷-储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打造能源大数据中心、区块链绿能交易平台、智慧车联网等绿色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实现绿色能源的科学跟踪和利用,从而引导重点行业、企业、用户消费绿色电力,并提升新能源的消纳利用规模;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支撑,创新绿色能源产品、服务与业态模式,发力能源电商、数据资产运营等商业模式创新产业,打造绿色经济模式,最终助推“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祁和生提出,自“十三五”以来,随着以风能、太阳能、光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效率不断提高,经济性大幅提升,开发范围持续扩大,目前已具备与传统煤电平价的条件,已逐步成为新增电源的装机主体。从未来中长期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即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而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纳问题依然是制约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难点。为此,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与能源行业不断融合,针对相关的共性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和工程难题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和讨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杨庆新表示,针对未来新能源作为发电主体这一目标,分布式微电网与配电网的相互融通化、一体化的趋势将愈发明显。配电端的电能智慧化传输和高效利用,对碳中和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助力碳中和的进程中,电工新材料、电工装备及其智能化、新型电力电子与高效电能变换、电能存储与安全、直流配电网,电力信息与安全,电动车智慧无线充电等方面的问题都是需要高度关注的研究热点。杨庆新最后指出,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组织和政府的各方优势,才能持续进一步推动电工行业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陈松提出,中国国际供电会议是贯彻落实我国双碳目标的具体行动,将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和智慧支撑,也对助力湖南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湖南省能源领域科技工作中的重点,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组织和政府各方优势,才能持续推动能源电力行业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湖南省科协将与各界一道,积极支持和参与湖南电力事业发展,共同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作出积极贡献。
会议围绕助力碳中和的配电网规划、新型配电系统电能质量、需求侧灵活响应等七个技术主题,邀请了多位中外电力领域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知名专家做主旨报告,为推动配电技术的智能化、低碳化、新型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主旨报告环节由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副校长曾祥君主持,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剑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Mohammad Shahidehpour,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委副主任余建国,雅典国家技术大学教授、CIGRE SC C6前主席Nikos D. Hatziargyriou,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湖南省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梁剑,南洋理工大学教授董朝阳,新利luck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校长曹一家等七位专家,分别就《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与关键技术》、《电动汽车普及推动实现智能电网的碳中和》、《建设承载分布式资源的新型配电系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智能配电网在能源系统减碳中的作用》、《湖南新型配电网建设与运营》、《绿色氢能交易与减排》、《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控制技术》这七方面的背景进行了发言和探讨。
本次会议还针对配电网网络、运行、质量、规划、保护、系统、市场、防灾等七大方面分别组织了论文专题技术研讨以及宣讲交流。
会议共举办七个专题技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49位配电技术领域的教授、专家,分别围绕“新型配电系统及其设备”、“新型配电系统电能质量评估、监测与控制”、“新型配电系统的态势感知与优化运行新技术”、“高比例光伏接入配电网保护控制技术”、“助力碳中和的配电网规划技术”、“需求侧灵活响应的聚合、协调和整合”、“配电网灾害防治与安全”等七个主题进行交流和互动。
会议还组织了12场专题论文宣讲,主要包括“配电网设备与资产管理”,“电能质量与电磁兼容”,“配电网运行”、“配电网控制、保护与自动化”,“配电网规划”,“电力用户、监管与电力市场”等六大配网主要方向,300余位论文作者进行了宣讲和交流。
本次会议既是一次国际交流的学术盛会,也是一次校企联动、学科交叉的互动平台。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将进一步推动电力供应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稳步推进。
(文/图 孙辰昊 审/杨洪明)